电影《黑客帝国(Matrix)》中一个著名桥段,选择蓝色药丸还是红色药丸。选择蓝色,表示继续留在虚拟的世界中波澜不惊地生活;选择红色,则意味着跳到真实世界充满未知、风险和挑战。Neo选择了红色药丸,于是才有了精彩的三部曲。一年前,我也选择了红色,跳出象牙塔,来到现实的世界。常被人问“怎么样?”,我都是回答“挺好的”。是的,“挺好的”,天边游子与家乡父母互报平安时的高频词,也是敷衍词。是挺好,因为苦的甜的顺的逆的都是不同程度的“好”,个中滋味非几句话说得清楚。就用这篇博客总结一下吧。
一年前那篇豪情万丈的《留校十年庆,自此向南飞》中有一句话:“无论前路几许,我都知道,这一定是我最开心的十年。”我决定每年都品位一下这句话。当其为“假”的那一天,就是我重新领悟什么是“开心”的那一天。但至少目前,此话当真,因为在野马的心中,没什么比自由驰骋更能开心的了。无拘无束的工大,言无不尽,做无不成,那份自在洒脱,千金难换,却一去不返了。我后悔了吗?是的,我很后悔。如果那开心的日子再短一些,该多好。“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谢谢李菁送我这句话)。在这不开心的一年,我的成长不少于那十年的一半。所以,我该为此开心的。
没有机器味儿的工作
变化就意味着风险,变化越大风险越大。所以,经常有人说佩服我的勇气。我笑纳了,因为他们其实都低估了我的勇气。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城市,这是外面看得到的变化,貌似很大,但比起看不到的,真不算啥。对我来说,最难应对的变化其实是:没完没了地和人打交道。
我现在的头衔是“运营经理”。坦率说,到了网易后,我才知道互联网上还有“运营”这档子事儿。工作核心目标就是给云课堂“拉人”,拉机构、教师来开课,拉学生来学课。延展开的关键词包括商务、市场、营销、编辑、推广、品牌、活动、专题……我研究了那么多年的技术,只有HTML偶尔还用得上。
工作性质的变化,直接将我拉离心爱的计算机,推入人群,开始日日与人相伴。做为一名宁肯ATM排队也决不去柜台搭讪的宅男,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这个。并行、分布式这样的多机问题曾经让我头疼,但直到面对多人问题,才意识到和计算机打交道是多么简单。
变化很大,一切都得从头学起,犯了不少错,惹了不少麻烦,幸亏有nice的同事帮助我, 再加上自己脸皮厚,才摸爬滚打地过来了。现在想来,正是因为这么大的变化,才让我学到很多以前没接触或忽视了的东西。
那就让自己多些人味儿吧
每日思考与人相处、合作的问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近乎失眠、失控、失去信心。一番冥思、苦学、实战之后,终于摸到一点门道,至少能睡好觉了,家里领导也评价“比以前会哄人了”。其中体会,总结一下,估计对初入职场的同学能有些帮助(因为我就是“初入”职场啊)。老鸟们请使劲见笑、指正吧。
双赢思维
与人打交道的核心,是要有双赢思维。想赢对方,就不可能形成合作;退让损己以换取合作,不可长久。《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此有很深入的阐述,我读了三遍,次次都有新感受。
做到双赢的前提,是要知道自己和对方的利益诉求都是什么,才能分析得出双赢的策略。因此,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个其实不太容易。然后,就是要洞察对方想要的是什么,这个至少对我来说一度挺难的。
有些公司会对员工进行洗脑,统一价值观。有些国家也这么做。价值观统一,也就是统一了利益诉求,这是形成双赢的基础。但在职场上,更多时候遇到的是天南海北的人,不同的经历背景造成了价值观的多样化。所以,千万不要以己度人。要用耐心和细心去探求对方的需求,用包容心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大抵如此。
营造安全的沟通环境
有人说“一切皆可沟通”。见识了几名善于沟通的同事之后,我信这句话了。读了一本叫《关键对话》的书,其中把所有沟通都归结到一个前提,就是营造安全的沟通环境。也就是在互信、无敌视的情况下进行沟通,才可能解决问题。这不是容易做到的,但也尝试了若干次,效果显著。分享点儿经验。
和熟悉且关系融洽的人沟通,是很容易的,因为安全环境一直在哪里。但正因为安全,可能反倒不会较多考虑对方感受,偶尔会把沟通带到非安全状态。此时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情绪不平静的状态下,说出的话、做的判断很难避免情绪化,对事物一般不会产生好的影响。此时我会强迫自己闭嘴,做做深呼吸,排除心中杂念,把思绪切换到对方角度,多想想双赢。这样不仅能将沟通拉回安全状态,进而解决当前问题,而且还能维护好信任关系。
和关系不融洽的人沟通,天然就有一层隔阂,口未张而戒心起,难度很大。这时只能一切从自己做起,秉承双赢思维,调整心态,细心组织语言,耐心推进,保持真诚,忽略逆耳,才能慢慢破冰。
和陌生人沟通,最重要的是保持真诚。除非是伪装大师,否则不可能靠耍心眼换得对方信任的。所以,唯有真诚。只要真诚,就一定能被对方感受到。还有一种快速建立安全状态的方法,就是找个共同熟悉的中间人做引荐,我称其为“熟人气场”。这里找熟人不是为了走后门,而是为了通过熟人的背书,来构造初始的信任。
做自己
初到陌生的环境,为了和环境协调,我做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行为准则。这里有两个错误:
- 还未认清环境,怎么会知道自己的改变是与之协调的?
- 变化中自己是忽左忽右的,让别人看不清、看不懂,也就难以构造信任。
如此这样,让我一度以为环境是不适合我的。直到想通了,开始做本来的自己,才逐渐发现那些适合自己的人和事。
所以,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只要自信正确,就坚持,不必试图跟着环境变。如果环境真不协调,就换个地方,别糟蹋了自己。
把工作与生活分开
工大十年,我没有工作,也没有生活。何出此言?
那时工作和生活是交织的。在工作时我会时不时做私人事情,比如刷微博,所以效率很差;而生活中,我又会因为工作效率低下而懊悔,于是把私人时间用于工作,比如十年20个假期,但旅游次数屈指可数。最后的结果是,工作做得不出色,生活上也没享受到什么。干得不痛快,玩得不尽兴。
企业里有一种氛围,让人在工作时就是埋头干,心无旁骛。所以工作进度有规划、效率有保障,生活中吃喝玩乐也就心安理得。现在我每天都能很规律地读书、运动、吃饭、工作、玩游戏/看电影。虽然也加班,但生活质量比以前是明显提升的。有节奏,有力量,有收获。
后记
从动笔到发出,这篇博客写了快半年。别看没多少字,但重写了n多次,且始终达不到满意状态。这一年经历了太多,学到了太多,也改变了太多。心情起起伏伏,命运跌跌荡荡。想系统总结,却深感功力不足,很多事情也都只是浅尝,很怕形成误导。所以,请将信将疑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