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学校实验报告检查组的专家揪去,让我解释为什么操作系统课没有实验报告。我说有啊,就是那个txt文件,里面有学生对实验报告题目的回答,另外所有源代码都随txt文件一起提供了啊。专家说,只有word做的表格文档才能算实验报告,而且里面必须得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意义、实验内容等等,源代码也得放到word文档里,而我所谓的实验报告里,甚至只有学生的回答而没有题干,不能算是实验报告。然后我就不爽了:
- 我说,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东西已经都有了,我甚至特意告诉学生别拷贝粘贴那些实验指导书上都有的东西,是为了节约所有人的时间。
- 别的老师帮我打圆场,说我是在做教学改革。专家说:“改革必须得先有院系的批准,和教务处的批准,你这么做打过报告吗?”我说:“没打过。首先我不知道这样的事还要打报告;其次就算我知道该打报告,但也不知道报告模板啥样,更不知道该交给谁;最后就算这些我都知道,也没时间折腾。”
- 我的教师评语是独立在txt和源代码之外的,没有嵌入里面,专家说这样的评语没有针对性,不合格。我的助教朱老师解释说,每个实验的批改都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的,该针对的都已经直接口头针对了。专家问:“你们口头批改有录音做证明吗?”
- 专家说,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不单纯是追求形式。像我这样的报告,连题干都没有,只有回答,几年之后,谁能看出来回答的是什么?我反问:“这东西,几年之后还有人看?”
最后,专家很nice,没给我下定论合格还是不合格,只是将情况上报到教务处,让我等候发落。
这件事大体可以归结为我对“无实效、形式化、折腾人”的制度的抵制。这样的制度真的挺多,我一直在做整理。本来希望等教代会时当提案交上去,但今天的事情使我觉得有必要先写出来,然后等学校因实验报告事情怪罪下来时,就用本文当做辩护词了。
折腾人的出考卷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考试管理实施细则》中有一条:
凡笔试课程的考试需同时出2套难度、内容及题量相当的试题,交由教务科随机抽一套作为考卷,另一套留作补考、缓考的试卷。
我始终想不明白这一条规定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但确实实在在被它折腾得很累。出过卷子的都知道弄一套高质量的卷子有多难,很耗精力。同时出两套,工作量加倍,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就只能在质量上“节约”时间了。
况且,现在提倡“累加式考试”,那么期末考试是平时成绩的补充,两者应该有互补性。而补考、缓考的题,应该有全面性。两套题的考察点都不一样,咋就能符合规定呢?
折腾人的监考
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会搞一次严肃考风考纪的运动。每次运动总结起来都是“监考严格看着学生,巡考严格看着监考,领导严格看着巡考”。今年最富创意的新规定是“考生违纪作弊,监考教师未能及时发现”而教务处巡考发现了,监考教师要受处分。
我坚决支持严肃考风考纪的动机,但对具体做法有些意见。
我做过学生,我承认监考严格与否效果确实大相径庭。我也承认,教师中确实有监考不认真的,甚至会有纵容学生抄袭的。
我现在是教师,监考无数次。我承认,我确实是想严格监考的。我也承认,监考过程中我的确经常溜号。一学期三四次监考,每次两个小时,我总希望能在考试刚开始那一段比较风平浪静的时候玩玩手机、看看书,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当然,我要经常抬头去监视学生,看书和手机都是用零碎时间。这样做是不对,但那两小时确实太煎熬了。
我想,如果每学期只给我安排一次监考,我一定能从头盯到尾,不成问题。有这么多老师,为什么少数人要经常监考,而大多数人却从来不用监考呢?把无聊的工作均匀分配一下,就自然可以提升工作质量了。
还可以参考车万翔老师曾提的一个想法,在教室安装监控摄像头,全程录像,这样监考老师就可以全省了。
折腾人的专家评教
始终搞不明白,专家评教的目的到底是监督还是帮扶。我认为这事儿压根就不应该是监督,而应该是彻底的帮扶。
现在是这样的,年轻教师本来就缺少自信,一看有专家来监督,就更紧张以至于出错。下课后,专家当面也不多说几句意见(时间确实有限),回头我们只能提心吊胆地等待《教学简报》的表扬或批评。而且,因为一些观念的差异,专家认为好的,我们未必觉得好;专家认为错的,我们未必认为错。事实上,每次教研室宣读《教学简报》时,我们都会对一些专家意见有各种看法,但被点名批评的教师本人却完全没有机会申辩。
如果专家不是以监督然后打报告的方式出现在课堂,而是诚心来帮助我们,我们会更希望他们的出现。课间时间短,不够我们倾听他们的教诲,可以留下电话、地址,我们很愿意登门请教。相信这样的效果会好得多。
如果学校认为没有专家监督教师就会不认真,那么就用好学生评教吧。请将评教结果在网上公开发布,并保存至少一年。这样就行了,其它的监督都没必要了。如果能再配合学生自由选教师,而不是大班分,效果就更好了。此外,假如财力允许,就用四六级答题卡那样的纸来评教,用读卡机自动统计。网上评教的匿名性有时会得到学生质疑的。
折腾人的财务排队
“最怕去财务报账”,这基本已经是所有老师的共鸣了。有了排队机,本来以为会方便很多,但未料到还不如以前呢。那些专业插队的老师也有不少是我朋友,我就不说啥了。就说说这个排队机吧。
能不能把它做成一个网上领号,网上查进度,算法预测排到的时间的系统啊?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办公室里坐等,既不耽误我们的工作,也不延缓财务的流转。
后记
我觉得,想让员工好好工作有两种手段:
- 给予丰厚的回报;
- 用严苛的制度监管。
如果做到了1,那么管理制度基本可以泛人性化。比如科研工作就是这样,学校只管最后的数字统计、排序、发奖金、提职称,中间过程随便你怎么折腾,科研经费、SCI都能年年攀升。如果做不到1,那么做到2也好,但那就成富士康,成血汗工厂了。
现在学校对教学工作恰恰就是2而没有1。如果我们的教师对教学工作都仅当成一种谋生手段,毫无责任心而言,那这样做没有问题。但我们的教师不是那样的。现在的情况是,很多老师想好好搞下教学,哪怕没啥回报,可是为了应付各种折腾人的制度、检查,不得不做很多琐琐碎碎又毫无生产力的事情,导致潜心研究教学内涵的时间更少了。更有些老师为了躲麻烦,干脆就不讲课了。
说这些,不针对任何个人,也不针对任何机构,只是想让学校更美好。如果您恰恰是这些制度的制定者,本文让您觉得不爽了,那么请海涵。这些制度已经让我不爽好多年了,现在咱们算扯平了。很愿意和您交流,一起想好办法解决问题。如果您想怪罪我,我虽然挺害怕,但也只能笑纳了。
含义深刻,恨意深刻。
首先我觉得【折腾人的财务排队】相当不错。
另外希望老师莫啊莫啊莫啊莫啊莫啊莫生气~!
第一段看得真让人火大,这副专家嘴脸真是在哪个学校都一样。真真正正做事的没看到眼里,就会揪着这些形式不放,建设性的意见又半点提不出。
听了您十几节操作系统的课,觉得您是个认真负责,而且有热情的老师。希望老师不要因此受到处分才好。
操作实验的实验我自己做到了第四个,从中真的扎扎实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就实验的形式,我绝对支持您。不过不希望您因为实验报告形式这点小毛病,导致您的成绩被全盘否认,或者以后学生没机会接受这样的实验方式。如果真是这样就很可惜了。现在您是按别人的游戏规则玩,有想法,想做点事,必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但我相信,会有一天由想做事的人来制定游戏规则。
专家只是执行教务处的命令而已,他们也要吃饭,可以理解的。
这些砖家是真傻还是装傻啊,难道他们真的就一点都不明事理么
专家都是长者,你不应该用这样的态度来评价他们。他们已经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尽量给我留余地了。
.. !.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90%的学生们早就厌恶了工大了
当然除了部分顽固的书呆子
工大一向是个死板的地方
上了大学之后,我一直以为专家是骂人的话。。。
好像很多学校出卷子都是要求同时出两份的。
专家们很老了,原谅他们吧。支持sunner!
我今天无意中计算了一下我们系的年轻教师的监考工作量(以年为单位)
代数与几何:期中,期末。
数学分析:期中*2,期末*2。
所在教研室公共课:2门次
所在教研室系内课程:6门次
本人承担课程:2门次
平均每学年14-16次监考,这个数据还只是平均水平。
别的就不说了,明天还有代数与几何的期末监考~!
无限同情ing…..你们跑二区的监考也很多吧
sunner还是这么给力啊..
加油啊..
以后干脆直接tex+pdf。。。。
这样别的学校看到我们如此规范,会觉得我们学校更牛b了。。
看来教务处的结论不会好到哪里去了。
不过车老师的想法好啊!
这篇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学校不仅折腾学生,还折腾老师。一年52周,在学校的时间有42周。
公寓阿姨都知道学校搞这些给别人看,装得好像很严格,很到家。实际上啥效果也没有。
how-hit-zheteng-us 改成 how-hit-zheteng-me比较合适,能像sunner老师这样敢于叫板的人也就一个吧。
to 王健楠:不好说啊,如果sun当了专家也许会一样顽固的,大部分顽固的人都是在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老师挺你,敢于向官僚化 教条化 形式化挑战,真的感觉到很欣慰 老师的做法应该才是大学教育的方向啊 处处体现着自由和效率 不过我觉得根本的问题还是官本位在作祟吧
官本位是根本,比官本位更根本的是制度。我们无力改变它,但至少能通过“不合作”来抵制它。当所有人都不合作,这个根本也就会动摇了。
这个根本动摇和改革的时刻 也是福音到来的时刻啊
实验都过去几年了,还是想来顶一下,永远支持孙老师,鄙视那些无聊的专家,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