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2011龙江记忆”

2011年末生活报关于我“反抄袭”的系列报道终于以入选“2011龙江记忆”而完结了。以我所做,相信黑龙江不会记住我,但我一定会记住这段完全出乎意料的经历。

此前,我的生活从未与记者有过任何交集。接到《生活报》刘凤梧主任的电话时,我还一度以为他是骗子。他和巴枫记者来采访时,我曾充满戒心,纠结于该实话实说还是多唱红歌。想到博客已经被他们熟读,实在没啥可隐瞒的了,就不纠结了。但他们的纠结却贯彻始终,让我看到了与想象中完全不同的记者世界。

以前我认为中国的记者分成两种,南都记者和其它记者。其它记者的特点是以笔逐利,营造和谐,只曝光不给红包的。刘巴两位记者显然不是前者,熟悉后才知也不是后者。也许他们代表的是多数中国记者吧,就是依然保有理想与职业准则,在各种压力的夹缝中生存,尽最大努力发出真实的声音。因此,他们就难免各种纠结了。比如第一篇报道的前一天晚22点,刘主任还打电话给我,郑重地说:“你再好好想想,发出去会不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会不会让工大不高兴。你现在决定不发,还来得及。”此后每天,他都在担心工大“高兴不高兴”。

我不知道工大会高兴还是不高兴,只知道自己不在乎它高兴不高兴。还好,工大不像想象的那么不堪,算不上高兴,但至少没不高兴。今天《人民日报》说《宁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令我会心大笑。

今日刊发的《2011龙江记忆:不光我一个人在战斗》是完结篇,可算是第一篇不足够纯洁的报道,因为现在我已经和两位记者成为了朋友,并且请他们各吃过一碗面。以后如果再有合作,纯洁度也就都打折扣了。

这篇报道依然有些删节,把原文附在这里,全面表述一下我们共同的心声与心血吧。

孙志岗:“反抄袭”交出优异成绩单

□见习记者 巴枫 本报记者 刘凤梧

“虽然我不能像你那么做,但我认为你是对的。”

一段时间以来,孙志岗走在校园里,或者在学校的某个场合出现,总会有素不相识的老师叫出他的名字,并不约而同地说出这句话。

去年10下旬,本报大型系列报道《一个大学教师的反抄袭战争》刊发后,发起这场“战争”的孙志岗名气更大了,有人说他的反抄袭“会让这个世界又变好了一点”;也有人说,孙志岗所做的是“教师的良心活儿”。但,孙志岗的家人和朋友很担心,“你这样高调做另类的事,后果会不会很惨?”

今年2月,当记者回访孙志岗的时候,他最新的一篇博文刚刚写就,一切疑问这里都有了答案——我们的世界并不像传说的那样。

(小标题)“反抄袭”交出了优异成绩单

看着期末考试成绩单,孙志岗很欣慰。

上个学期,上孙志岗《操作系统》课的学生共计116人,最后总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50%)没及格的仅有8人,其中4人平时有作业抄袭的记录。“曾被认定抄袭的人数远超这个数字,但那些人都靠后期及期末考试的良好表现,把被罚掉的分赚了回来。这比当初的估计要好很多”,孙志岗说。

孙志岗所说的当初估计,是指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不久,哈工大计算机学院09级学生在《操作系统》课的一次实验作业中,突现大面积群体抄袭事件。按照处罚规则,这些学生不仅当次作业被记零分,此前的作业也要被惩罚性清零,但只要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达标,才有机会恢复以前被罚掉的分数。

这次看来,通过严罚抄作业,敦促学生加倍努力学习的目的达到了。在这过程中,孙志岗曾经非常担心,因为在那些被抓抄袭的学生中,后续还有个别人被抓,并有人干脆采取了放弃,这是他自2003年实施反抄袭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

“应该感谢那次大讨论,”孙志岗说。

从2011年10月27日开始,本报连续刊发长篇通讯《一个大学教师的反抄袭战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继有社会各界参加的讨论会在本报召开后,省教育厅负责人、四所在哈高校校长纷纷表态,一致支持孙志岗发起的大学生作业反抄袭行动。在网上,省城各高校学生掀起讨论热潮,更有社会上一些哈工大毕业生力挺孙志岗。

陈云飞是踊跃参与讨论的学生之一,暴发群体抄袭事件的就是他所在的班级。当时在他看来,sunner(孙志岗的网名)的反抄袭效果已经远不及几年前了,“大家为了保研、不挂科,就抄呗,反正在这里抄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儿,至少没人说;大家都这样,没人会想着公平不公平,”所以,陈云飞不对孙志岗的反抄袭抱有多大希望。

在这个寒假里,陈云飞的认识发生了逆转,因为他在总结大三这半学期的收获后突然发现,“碰到sunner这样的好老师是幸运的,在参加由岗哥带头对抄袭风的讨论过程中,自己也跟着想了好多解决办法和出现这情况的原因,” 陈云飞回忆说,“至少抄袭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思考,针对眼前的现象能有一些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总是好的,不然真的就被中国这种应试教育削成木头了”。

“虽然我不能像你那么做,但我认为你是对的”

孙志岗反抄袭经本报独家报道后,他的父亲开始担心了。

“最近有没有领导找你谈话呀?”每一次回到父亲家吃饭,这个退了休的老干部总是这样小心翼翼地问儿子。“没有啊,一切都很正常啊”,孙志岗一脸轻松地告诉父亲,“而且,年底时我还顺利地通过了副教授的评审”。

孙志岗说的的确是实情。在哈工大,自己参加工作已有10年时间,实施反抄袭至少也七八年了,他非但没有因为这件事遇到“麻烦”,反倒明里暗中得到过领导的各种支持。不过,孙志岗也很奇怪,自己做的明明是分内之事,为什么总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有一段时间,孙志岗走在校园里,或在某个场合出现,偶尔会有一些素不相识的老师一下子把他认出来,“奥,你就是那个孙志岗吧?”随后,双方的话题往往从反抄袭说起,他们在对这个年轻人表达敬佩之后还要低声地说,“虽然我不能像你那么做,但我认为你是对的。”

其实,在孙志岗身边,如他一样采取反抄袭的教师还有多位。像软件学院的赵岩,计算机学院的王忠杰、车万翔、乔立民、郭萍等。在这些人中,只有孙志岗最“高调”,说话最“刻薄”。比如,有被抓的学生跟他争辩:

——我只抄了这一次作业,你就把我前面没抄的作业都算零分,未免有点太狠了吧?
——狠?如果我有权利,会直接把你开除。咱没那权利,就只能拿分数收拾你。如果这样做真的狠,你压根就不会产生抄的念头!

——老师,我基础太差,你留的作业我自己做不出来,那该怎么办啊?
——你怎么办都行,除了抄袭。每次作业的及格要求都是很容易达到的,就算你基础再不济,拼一下,一定能稳稳地拿到属于自己的60分。但是,你只有60分的能力,却想靠抄袭拿100分,对不起,毛都没有!

对抄袭零容忍,是孙志岗在反抄袭之初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从最开始时的孤军奋战,到后来有了少数同盟军,再到后来得到院、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孙志岗一直自信地走在反抄袭之路上。

去年12月,哈工大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方法研讨会召开,孙志岗是受邀发言代表之一。他在会上大胆建议,反抄袭必须大家都动手,才有真正的意义;应该以学院为单位,组建反抄袭委员会,做抄袭行为的最终裁定;对抄袭的惩罚也不能仅仅是一门课内的事情,要与奖学金、入党、保研,甚至学籍挂钩。

让人最为欣喜的是,孙志岗的反抄袭经验即将被外校借鉴。哈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已经与孙志岗进行联系,打算2012年春季开学后,全面引入孙志岗所建的乐学网,重点启用其中的反抄袭功能。

只做内心认为正确的事

2012年,是孙志岗留校任教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教师生涯,年少轻狂的他只做了一件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实验——只做内心认为正确的事情。

何为正确的事儿?十年间,孙志岗不只一次地修改“正确”的定义,其间确也发生过多次摇摆,但他基本坚持住了一个底线:不欺骗;不利用;不争利;不走后门;不拍马屁;维护公平;认真做有实效的工作。他要用自己的坚持来检验这个社会是否像传说的那样,必须做很多不堪的事情才能生存。

在中国高校,孙志岗即使不是第一个反抄袭的,在哈工大肯定是第一人。不顾别人质疑,公开高调反抄袭,就是孙志岗自认为正确的事之中的一件。

在很多人看来,学生对作业的抄袭,其性质远没有做论文、搞科研抄袭那么恶劣、严重,对其视而不见或者见怪不怪很正常。然而,在孙志岗的世界中,此举是典型的不劳而获,“跟从别人兜里偷东西没有什么两样”,这已触及社会的诚信底线,必须有人在大学这块净地上把贼手逮住。

如今,孙志岗送走的毕业生已有很多届。这些学生回望自己的大学四年,一致发自内心地感激岗哥的认真、严格、严厉,当初骂他反抄袭是整人的声音已经销声匿迹。

有人说,执着就是对梦想的最坚定的追求。孙志岗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相信,每个人都心存善念,善的力量无坚不摧。是他的善激活了所有学生的善。“如果面对学生的第一轮质疑我就妥协,那么今天我一定会糟糕得多,”孙志岗说。

今年2月3日,网友bearzx在孙志岗的博文《我们的世界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后面留言:虽然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不过就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快乐这点来看,sunner你已经成功了!

权威说法

我个人觉得,像哈工大孙志岗这样对学生负责、始终坚守师德的大学教师实在很难得,也很了不起。他的做法值得全省的大学教师学习,这也反映了哈工大严谨务实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省教育厅副厅长魏兆胜

入选理由
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一个角色定位。不昧良心地做好本职,不盲从身边大流,或者说打破潜规则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儿,在今天的中国实在太难了,这样的人也太少了。孙志岗,一个大学青年教师,倾力发起作业反抄袭,为社会诚信大厦的构建在象牙塔里高声呼喊着,他的声音非常珍贵。

 

成为“2011龙江记忆”” 中有 6 条评论

  1.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以我个人的观察,抄袭的来源都主要来自网上某07级的答案,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于同学之间,毕竟直接叫别人拿代码是件很丢脸的事情,而同学之间的源头都来自网上,而因为抄袭而未被抓住的人非常非常多。米国很多大学每年作业题都会放出soutions,而这在整个工大都是不可能的,至少我到现在没见过!!!!原因很简单,,工大大多数作业题几年了都没变过,是一字未变,要是米国也这样,高尚的美国学生肯定也会抄袭的,,因为人性都是一样的贪婪,放一此身裸体的美女在年轻人眼前。。。。。。。。但每年都要改变作业工作量巨大,,教师们有各种deadline,各种论文,各种职称,,所以进而忽视本科生的教育很正常。。所以既然老师能够引入国外大学的一些像录像,cms等优秀作法,那么每年更新作业题并放出solutions,少放点精力在反抄袭上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而往年的试验能够给学生一些更好地模仿,只不过需要老师们抽出宝贵的写论文或者发微波或者喝酒的时间来做一件最最最安静的事。。。

    1. 我看到过国外给solution的都是exam。对project,大多都是延续使用的,甚至还有很多学校共享的。project的设计和exam完全是两回事。project难设计不只是工作量的问题。

  2. 孙老师,作为您的大学同学我为你的作为赶到无比的自豪!祝你能搞到更多的软经费^_^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