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1年09月

抄,还是不抄,这是个问题

沉寂已久,只剩广告机器人肆虐的真言堂终于又迎来了一个真人。在对09级同学的抄袭发飙之后,一位同学到真言堂留言——《语无伦次吧》。引用至此,并附上我的回复,希望有些用吧。

真言堂匿名留言——语无伦次吧

sunner老师,09级学生在此发言(估计你现在已经对09级同学有点小失望),也算是和你聊聊天,刚才像看小说一样看了你之前写的很多东西,还有“师娘”写都一些东东,感觉你们已经从做学问过度到了谈人生的阶段,有了很多关于自己真正想到的东东的感悟。在这里发言其实不是针对你或者教学发表一些看法,而是真正的请教。

前两天看到了你给我们年级所有同学的一封信,为此我思考了一番,我之所以对计算机的知识十分厌烦彷徨以至每次作业感觉压力都很大,原因就是依赖感吧,从大一开始就没有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大一时候就是在同学都帮忙下写作业,致使自己一直没有信心独自完成一次作业的机会,什么物理,工数作业全抄等等,简而言之:大学以来没有做过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那篇文章中真切打动我的是那句:你没有100分的实力那就规规矩距的拿80分(Sunner注,我原话是60分),现在有这样一个疑问:你周围都同学都上网看代码(当然不是十分多),他们都得到100分,没有雷同,我若不如此(上网看,以及找人帮忙)实验成绩会低,他们都很心安理得,但是我却是十分不爽,说白了,因为成绩,我是处在保研边缘的人。第一次实验自己完成的,第二次是借鉴了一个大四师兄的代码的,但是也算是自己独立做的,跟copy代码完全是天壤之别。现在到了第三次实验,我交好都师兄代码都在电脑里,相当于手头一份代码,改改就能交,但是我却不想这样做了,不管他们怎么样,我认为一个健全的人生以及一个正确的观念远远来的比分数重要,只有这样世界上大部分事情才会有答案,这样的话你才能从人生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这是其一;第二,我想真正给自己一次机会,想让自己重新认识那个还是自信满满的自己,这应该是一个挺漫长都过程,但是最终都结果还是好的,如果我还是沿着原来的路走,假设一下,结局就会如此:操作系统获取获得高分,其余分数或许也获得高分,或许能保研成功,大四估计就是猪一样的生活,读到研究生,天天压力大,头疼,为各种东西发愁(和本科写程序时候一样吧),然后或许签下一个公司,做着不痛不痒的工作,拿着不多不少的工资,娶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妻子,我能教育我孩子什么,难道就是rainy课上所讲述都折中么,告诉他这个世界就是混混就过来的么。。。

总结我大学两年零一个月以来好像就是这样的,混,这样评价也许不客观,也许也成长了许多,但是从对计算机知识方面来说大体应该是这样吧。若是自己独立完成东西,不管怎样,就是公平,该多少就是多少,于我来说,抄袭不抄袭都无所谓,就是想证明一下自己吧,给自己一个机会,否则人生路途剩下都道路没有了一个正确思想都支柱还是很难踏踏实实自信满满的走先去地

我的回复:

同学,首先恭喜你。当你开始面对此种问题时,说明你已经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了,并且步入了复杂的成年世界。

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抄或不抄的问题,而是信仰与利益的选择问题。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信仰与利益应该是一致的,至少基本一致。违背普世价值观的人,至多获得暂时利益,但终有一天全都还上。

而在一个不健康的社会,信仰和普世价值,都成为了对利益的追逐。没有人在意是否道德,没有人管手段是否阴暗,只要获得利益,就能被众人艳羡,并纷纷效仿。在这种集体价值观的驱动下,恶的人很难甚至完全不会得到报应,而善的人成为异类,反遭厄运。

大多数人会认为前一种社会是好的,但心底却又都喜欢后一种社会,因为如果自己可以没有道德底线地做事,并且没有风险,那么就可以不劳而获、投机钻营、欺压蒙骗……非常惬意。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生来就有惬意的机会,于是所有人努力的目标都成了追求那种惬意,于是社会就越来越不健康了。

坦率地说,我没有本事将所有抄袭者都揪出来。更坦率地说,我甚至不认为现在不抄袭的人将来就一定比抄袭的过得好。更更坦率地说,我甚至甚至认为,懂得利用潜规则,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的人,更能在当今社会如鱼得水。

既然如此,我为何还搞反抄袭呢?诚然,不反抄袭,符合我的利益,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减少无数来自学生甚至同事的非议,让自己获得梦寐以求的评教A+。但,这不符合我的信仰。我希望世界是公平的。虽然我无力改变整个世界,但至少,我不能让我可以掌控的世界违背我的价值观。

你留言的目的是想获得帮助。更确切地说,当你已经做出“不抄袭”的决定时,想从我这里获得更多的鼓励,让你更自信、坚定地这样走下去。但显然,上面的话只会让你更迷茫,甚至动摇。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多人批评我的做事风格是极端且粗暴。今天,我终于可以解释一下为何极端且粗暴了。谢谢你提供这个机会。

我的极端粗暴,是为了对抗另一个极端粗暴,就是延绵数十年且无中止迹象的大学抄袭风。我丝毫没指望,也没希望,我的努力能把你们变成诚实的君子。我只是要唤醒你们,让你们明白,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无论做的是所谓好事,还是所谓坏事。我希望,经过这门课之后,你们心中被压制很久的善念可以些许抬头,并保持下去。这样,在未来,就算你在做一件违背善念的事情,至少也会心存敬畏。敬畏的不是鬼神,不是法律,而是良心。

能挽救社会的,不是极端粗暴如我的人,而是每一个仍有敬畏之心的人。希望这丝丝敬畏,可以延绵不断,聚集成云,终化作春雨,洗涤大地。

所以,你决定不再抄,我很支持,并祝愿你能应对随之而来的种种挑战,并坚持下去;如果你变了主意,要继续抄,继续混,我也支持,只要你这么做可以获得真正宁静的内心,且坦然接受一切后果。

最后,谢谢你。你的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自信,让我知道我所做的是相当值得的。谢谢!

其实,我不是一个教学控

昨日《哈工大报》的刘培香编辑约我做了一个采访,主要是关于乐学网。其实乐学网的成长正好证明了官方体制的华而不实,现在能引起官方媒体的关注,很出乎意料。采访的过程很快乐,我依然故我地有啥说啥,也对校报必须节选发表表示谅解。期间,刘编辑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我却突然间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提醒我,是不是对教学工作很热爱,有兴趣和热情?我想了想,点了点头,但心里却不是这番滋味。

该好好想想,我是为什么做这些事了。

看着这些年的坚持和努力,我要是说我不热爱教学,也没多大兴趣,恐怕没人会同意。

事实上,我只是在前几年算是有兴趣和热情,因为觉得很新鲜。被别人教惯了,想试试教别人是什么感受;各种新奇的教学想法,实施的过程让我兴奋;自己的教学实验获得成功,把经验与同事分享的感觉非常美好。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新奇的了,也就了无兴趣了。每次开课都盼着早些结束,年复一年的重复更令人倦怠。真的不想再讲课了!

那我本质上想做的到底是什么呢?我到底对什么有兴趣呢?我想,能令我兴奋的,应该是一种感觉。

曾经,我对C语言课兴趣浓厚,后来淡了,就给别人了;曾经,我对ACM竞赛兴趣浓厚,后来淡了,就给别人了;曾经,我对操作系统课兴趣浓厚,后来淡了,也想给别人,但这次领导没批准。现在,我对建设乐学网还有浓厚兴趣,但我知道,一定有一天,当乐学网有了稳定的经费和团队,我就会把它送给别人……

回望过去,所有我曾为之努力的事情,当我想放弃时,都是这样一种状态:

  1. 我已将之做到我个人所能的极致,无力再上一层楼
  2. 已到收获的季节,后续工作的投入与产出是成比例的

如果高尚一点儿地解读此状态,可以理解为:

  1. 我喜欢拓荒
  2. 我不喜欢收获

我是喜欢拓荒,喜欢把烂摊子收拾起来,或者把好东西变得更好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有时甚至让我疯狂地想把计算机专业所有的课都讲一遍。但我不是不喜欢收获,只是对这些事情能带来的收获不感冒。

冥冥中总觉得,自己该做一些更大的事情,收获更大的回报。之所以曾纠结于这些小事,主要因为它们阴差阳错地出现在我面前,而我又实在看不下去当时的境况,还看不到其他拓荒者出现的可能。再就是因为,当时的它们都切合我喜欢的一种感觉。

是什么感觉呢?苦苦想来,终于明了,是一种“有帮助”的感觉。

我希望自己对别人来说是一个“有帮助的人”,受我帮助的人越多就越开心。所以我对课程拓荒,希望帮助学生;所以我转让成果,希望帮助同事;所以我支撑乐学网,希望帮助教学。这并不代表我对教学多么狂热,只是恰好满足我的感觉的事情都和教学有关而已。比如说,学生时代我就开始以地下身份维护241和movie,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歇,也没想停歇;这和教学是没有关系的,不停歇的原因是它注定永远不会获得像样的回报,但是可以帮助无数他都不知道是你在帮助的人。

“做一个有帮助的人”,这大概就是我的追求吧。想明白这一点,就突然明了自己一直在瞎忙什么了。

我不是一个喜欢规划未来的人,我更信奉做好手边每件事情,未来就不会亏待你。但此时,仍不免会想想未来该做什么,去做一个更有帮助的人,一个更快乐的人。

做什么呢?还不知道。反正我知道,我不是一个教学控。

等领导博士毕业了再说吧!

别说别的课都不反抄袭,那都不是操作系统课

(注:这是给09级学生写的一封公开信。放在这里,相信以后还用得到)

这是一次无组织、无预谋的群体抄袭事件。涉及人数,自反抄袭以来,前所未有。被确认的有数十人,加上侥幸逃脱的,估计总人数近半。

除个别小范围互相抄袭外,大多数系抄袭某网站上某师兄得得瑟瑟发布的个人作业。整套实验已经使用4年,并无太大变化,所以网上有趁手的资料流传非常正常。后续实验依然能搜到直接的答案。为防止你们这届成为我从教以参加期末考试人数最少的一届,特做如下说明:

  1. 反抄袭素材库包括你们所有人,及往届计算机、软件学院所有人提交的代码和报告。在这个集合中抄袭,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个集合以外,也没什么好抄的。不过,前两次实验我没有挂上往届的作业数据,所以单线抄袭往届的肯定蒙混过去了。以后我会挂上。别说别的课都不管抄往届的,那都不是操作系统课!
  2. “抄来别人的作业,但弄懂了,就达到作业的目的了”是一些同学的观点。错!弄没弄懂不是我关注的,我关注的是过程。弄得再懂的知识,时间长了不用,铁定遗忘。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方法及成就感,才是可以陪伴一生的。别说别的课都接受这样,那都不是操作系统课!
  3. “我基础差,自己做不出来怎么办啊,老湿”——怎么办都行,除了抄袭。每次作业的及格要求都是很容易达到的,就算你基础再不济,拼一下,一定能稳稳地拿到属于自己的60分。评分人如果看你态度端正,没准还会友情加几分。但是,你只有60分的能力,却想不劳而获拿100,对不起,毛都没有。本座平生最恨的就是不公平。别说别的课随便抄没人管,那都不是操作系统课!
  4. “作业太难了,大家都不会啊”——呸!以前四年,两个学院,都没这么多抄袭的,都做得很好,满分占多数,怎么就你们这届这么脑残?人有依赖就不愿去挑战,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只能依赖。别说别的课作业都简单,那都不是操作系统课!
  5. “我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就抄了那么一点点”——一点点抄袭的万分之一也是抄。只要动了贪念,就要接受万劫不复。别说别的课全抄也能拿满分,那都不是操作系统课!
  6. “抄一次作业,前面没抄的作业也算零分,太狠了吧”——狠?如果我有权力,会直接把你开除。咱没那权力,就只能拿分数收拾你。如果这样做真的狠,你压根就不会产生抄的念头。还是不够狠!别说别的课承认抄袭也能拿到不菲的分数,那都不是操作系统课!
  7. “作业占总成绩50分呢,一清零,我后面就不用学了,反正铁定挂了”——错!你后面得拼命学!因为期末考试成绩足够高,可以把被清零的成绩还给你。详细算法看这里:抄袭及惩罚条例。别说别的课平时成绩几乎都是满满地给,那都不是操作系统课!

有人说,“老孙,这次抓了这么多,你一定爽歪歪了吧?”。爽个屁!我是又气又恨!不气同学,只气我自己:

  1. 气我自己没本事,不能说动同事。如果大家一起反抄袭,哪个学生还会抄得理所应当?
  2. 气我自己没本事,不能说动校长。如果学校发狠抓作业抄袭,就像抓四六级考试作弊一样,哪个学生还会抄得理所应当?
  3. 气我自己没本事,不能说动更大的官。如果社会环境不是几近于”笑贫不笑娼“,作弊者堂皇,守法者受累,哪个学生还会抄得理所应当?
  4. 气我自己没本事。没有改变之的本事,也没有接受之的本事。

我的错,教师们的错,大人们的错,整个社会的错,唯独你们没有错,但承担惩罚的却是你们。认命吧,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更不幸地上了操作系统课。

软件学院全面杀入乐学网

今天听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软件学院领导层要求所有教师必须使用乐学网。这是工大第一个以行政力量推动网络化教学的学院。

提到网络教学,很多人都有个印象——花架子。

这种印象的产生是因为数量不菲的教学网站都是为了评奖、讨好专家而建设的,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和老师的帮助非常有限。乐学网不是这样。从一开始它就是面向教师和学生设计,丝毫没有考虑专家组检查这种情况,以至于很多课程报奖时想利用乐学网,但发现它太不“专家友好”了,只得自己再另建网站。

所以,软件学院选择乐学网,强制推行,不是为了做面子功夫,而是实实在在想利用它提高教学质量。一个网站而已,怎会提高教学质量?

乐学网基于开源软件Moodle构建。Moodle并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教育理念的产物。它的创始人Matin Dougiamas建构主义教育学的忠实信徒。基于该理念,他总结了5条观点,以它们为核心思想开发的Moodle。这5条观点并称为“社会化建构主义”:

  1. 我们每个人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在一个充满合作的环境里,我们两者都是
  2. 相对单纯的学习过程而言,在向他人创造或表达一些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能领会到更多
  3. 只需观察同学、同事所做的事情,我们就能学到很多
  4. 了解学生的知识及能力水平,可以让我们用更适合的方式教课
  5. 一个学习环境应该是灵活的,能够针对学生需求的不同而快速响应

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构造一个充满交流与合作,具有适应性的学生环境,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这在课堂上,尤其中国的课堂上,是很难实现的。而Moodle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我们能够在网络上,快捷且高效地建设这样的环境。所以,Moodle为我们提供了打破传统课堂的桎梏,让课程更有活力的机会。利用好网络,就能提升教学质量,这是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观点,在工大,在乐学网上,也有很多先例。

某种程度上,乐学网甚至还能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

“重科研、轻教学”,这绝对是工大的真实写照。其实并不是教师们骨子里轻视教学,而是教学中各种乏味、繁琐、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太多,消耗人的精力和耐心,久而久之兴趣就被磨没了。乐学网针对工大实际,设计了非常多的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比如作业收缴、批改、存档,成绩统计、提交等工作,网站都有相应的功能帮助教师轻松应对。节约了时间和精力,就能把更多心思放在科研上,成果也就相应提升了。

使用乐学网不需要任何特别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会用浏览器,能打字就行。课程初建过程确实要消耗一定的精力,但因为可以循序渐进及无限复用,所以前期投入的精力在后期都能得到补偿,整体看来是节约精力的。细节请看FAQ入门教程

软件学院以前使用过乐学网的教师并不多。如此大规模强制使用,领导层一定承担着不小的压力,冒着相当的风险。化解风险的唯一途径,就是我们必须给出十足的技术支持,极力降低新教师的学习门槛。这就算我们的一点点回报吧。

用改革的魄力推进常识的普及

开学前,工大一位非常高端的人士给我发了封email。他女儿在国外读书,回国休假期间要上网交作业,于是他就看了一眼这个网站,发现是个Moodle,也就是乐学网所用的平台。

于是他就“‘玩’了下,非常方便……学生登陆就是学号和密码,所有通知、所有注意事项、所有讲义、所有作业要求、那个学生什么时间提交的作业?等等。一目了然。很简单!……而且网上说是很多大学一起采用的”。自然而然地他就想到了我介绍过的乐学网。两者相较,他发现的最大区别是,人家那个是一个官方网站,而乐学网是野路子长起来的。

最后,他发了一个感慨:“在国外属于常识的东西,……可是到了国内就属于‘改革’……”

此话含义非常深奥,以我的浅见理解,有两层意思:

  1. 常识的东西,非要举改革的大旗,弄得玄玄乎乎的
  2. 普及常识的过程,倒真像搞改革一样,阻力重重,举步维艰

都有什么国外的常识在国内成为改革呢?粗浅列一些和大学有关的吧,都是我亲身体会过的,绝对真实。

  1. 国外:入校注册就会获得一个网络ID,凭密码直接接入校园网,访问各种需要身份认证的网站,比如邮箱、VPN、信息中枢、图书馆、选课、评教、成绩查询、文件服务器、网络打印等等
    工大: 一名学生至少要有上网、个人邮箱、选课评教、交作业、图书馆、公共邮箱等数个账号,用户名都不一样;一名教师至少要有上网、邮箱、收作业、登成绩、图书馆、查工资等数个账号,个别教师还要有OA等等的账号,用户名也都不一样。现在有了自己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但没人愿意接入,且新留校教师的账号迟迟不能建立。
  2. 国外:入校注册就会获得一个免费邮箱,域名就是学校,终身有效,很给人归属感
    工大:教师可以免费申请,学生今年才可以免费申请,但只要不是领导,就都得为这事儿特意自己跑一趟窗口
  3. 国外:入校注册就会免费获得数G的免费个人空间,在空间里可以建个人主页、存放文件等。个人主页是很多后来优秀商业网站的温床。
    工大:学生想要这样的地方,没门;教师想要这样的地方,得自己买服务器,自己建,自己维护,自己付各种费用……
  4. 国外:无线网无处不在,免费,一般需要认证;有线网到处都是,墙角、课桌上,插上网线就能用,旁边还会配套电源插座;网络无任何限制,整个世界随便免费访问
    工大:有限区域有无线网,免费,但需要去申请单独账号(学生可用公寓上网账号);公共空间几乎没有网线插口,教室里讲台上的插口没有一个好使的(这一点做得还不如威海校区);除电源线、鼠标外,笔记本还要标配插排;而且,用了10余年时间,学生公寓才接入校园网,以前校园内的学生公寓不能访问校园网站;各种网络计费算法,很多机房、实验室、甚至办公室都不能访问国外。
  5. 国外:入校即获得一张带照片的身份卡,兼有身份证明、门禁卡、储值消费卡等多种功能,甚至有的还能当银行储蓄卡、公交卡等
    工大:学生至少要有学生卡、饭卡、补助卡,教师至少要有工作证、饭卡、工资卡、报销卡、经费卡。每张卡都由不同部门/银行颁发。对了,还要有钥匙,而且能进入的门越多,钥匙就越多。
  6. 国外:公共的网络打印机、复印机非常方便,每人有免费的额度,超出部分也很便宜
    工大:想方便的打印必须自己购买打印机,否则只能拷贝文件到打字社,免费是不可能的
  7. 国外:办校内的手续,网上填表,很多系统已有的信息不用重复填写,各个部门之间自己完成公文流转审批,教师/学生通常只需接通知到1-2个地方现场集中签字确认就行,都不用自己打印
    工大:没完没了的填表,没完没了的输入自己的姓名,没完没了地打印,整个校园转来转去上上下下地找人签字、盖章,还经常寻隐者不遇,甚至遭人白眼、呵斥,犯一点儿小错误就要从头再走一遍

这些只是浮皮潦草的沧海一粟,但这都是和每个人的每一天息息相关的,都足以让我们心凉半截。常识如此美妙、简单,何时我们能享受之?遥遥无期。为什么?答案实在是很深的水,随便说几滴吧。

从工大现有的信息系统看,一大特点是“百花齐放”,却不“百家争鸣”。每个部门、院系、室所,但凡有机会,就要搞自己的信息化系统,购买服务器,雇人开发,大张旗鼓,但互相之间都是雷同的,重复建设比比皆是。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信息系统的建设热情很高,而维护热情却甚低。维护跟不上,用户就不爱用,建设者也不愿意有很多人用,导致很多服务器空跑,系统崩掉了都无人知晓。怎会这样?利益使然。建设时,是可以举“改革”大旗申请经费的,而维护却没多少钱,甚至没钱;维护不好,无人用,就有理由再申请经费去建设第二版、第三版……;反正系统越不好用,赚钱的机会就越多。

信息的综合流动是信息系统的优势。在这样一盘散沙下,想实现国外的那些常识是不可能的。国外为何能实现?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分工。

在国外呆得不久,但呆得很舒服。舒服的感觉源自于无处不在的良好分工,使每个人都能静心、专心地做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事情。IT系统的一切,甚至小到一个鼠标的采买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统一规划建设维护,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其它人只需享受这些系统带来的便利,无需为它操心。这样,所有人都专心,都能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利益回报随之上升,学校这个整体也蓬勃向上。

其实刨除IT这个东西,我们的分工还是不错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没有人想自己搭个小食堂分学校的伙食补助。当IT出现,当它成为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所有人就都不淡定了,纷纷要来分一块蛋糕。第一次开分之后,就很难再不分了,直接造成今日的窘态。参与者眉开眼笑,国家投入的经费被大批浪费,而广大底层师生只能备受其累,被折腾得焦头烂额,总要为应付各种鸡毛蒜皮而消耗宝贵精力。

怎么解决?两条路:

  1. 最受害的大多数不再沉默,用各种压力促使决策者必须改变。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2. 最受益的小部分幡然醒悟,打破现有利益链条,建立更健康的新利益圈。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一个简单的常识的普及,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去改革,这就是哈工大,这就是中国。

希望在哪里?只在现在正身受其害的人,如果将来有一天会成为此链条的受益者,不要再将这些麻烦加诸于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