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0年12月

让学生主动学习

这次报告比较大发,所有校领导、院长、教学副院长等等都在,一共500多人。我只有15分钟,最后为了弥补前面的超时,我主动压缩到12分钟。效果应该还不错吧。最后王书记总结时说“做改革,不要全面否定过去,得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知道是不是说给我听的。好在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对教学没有发言权”,所以我就不表态了。

为这次报告专门写了份报告,1万多字,但已经尽量精简语言了。本以为会像去年那样现场印发,但昨天才知道今年不印。所以传到这里,请点此下载

讲稿草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给大家展示一句话:

“……我觉得工大学生不学习,松散的程度已经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是一名学生半个月前在我的博客上的留言。我们的学生到底多么不爱学习,每名老师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我个人认为,这名学生的话并未夸大其词。对这种情况,我倒不悲观,反倒很高兴,因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是富有正义感的,他们是希望自己能“爱学习”的。

也就是说:

学生主观上是“爱学习”的,但落到行动上却“爱不起来”。

怎样让他们行动上也能表现出来“爱”呢?我八年的职业生涯几乎全用在研究这个问题上了,到今天终于略有小成。不过这次时间有限,我只能展示我的几个关键的观点。

观点一:作业的重要性大于讲课。

我认为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并不是讲好课,而是管理好作业。这里的作业泛指一切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的事情,包括普通作业、实验、大作业等。有一个项研究将各种学习活动分成两类,一类是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试听和演示;另一类是主动学习,包括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看,主动学习的效果是远远高于被动学习的。听课的过程,就是被动学习的过程,而做作业的过程正是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作业的重要性大于讲课。学校正积极倡导的“累加式考试”也是在提高作业的重要性。我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随便摘一句话:

“每周在电脑前憋10个小时把实验做完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之后就会发现痛苦之后的充实,对于知识了然于胸的感触。”

这是大约20天前我的课接近结束时一名学生在课程论坛发的感慨。

我自己做的统计表明,这句话是能代表大众心声的。93%的学生认为实验是有必要保留的教学活动,相对而言,只有74%的学生支持课堂讲课,考试的支持率更是低至54%。所以,以作业为核心的“累加式考试”,效果好,学生也欢迎。

但作业的建设、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这种方式的效果。对此我的观点是:

课程应该像网游

网游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不了解游戏的人可能认为游戏是靠低级趣味来吸引人的。其实不是,低级趣味的游戏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很快会被遗忘。凡是能成为经典的游戏,都是用一些很积极、健康的东西来吸引人的。如果课程能学习网游吸引人的精髓,那么就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了。网游吸引人的因素很多,其中三条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成就感、可复活和公平

只要课程具备了这三样,那么学生就会像爱网游一样地爱上学习。

难道课程拿到高分不具备成就感吗?具备,但是这个成就感比较畸形。给大家看这样一句话:

从头到尾没有听过XXX课的她在期末的考试中仍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当得知她只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复习便得到如此惊人效果的时候,在场同学无不发出惊叹。”

此话的出处,是一个星期前《哈工大校内综合信息网》上的一则新闻。这就是现在学生们在追求的成就感。

成就感的源泉应该是挑战成功后的喜悦。所以想让课程有成就感,就要给学生很多挑战。我是这么做的,实验题目设计得很有挑战性,或者简单说设计得“很难”,而且在实验结束前我不做任何辅导。建了一个网上论坛,让学生们在上面互相分享经验,互相帮助,共同挑战实验。学生做得相当好,让研究生助教甚至很多老师都望而却步的实验,他们能有80%拿到满分。实验结束后,我再根据完成情况做课堂点评,帮他们升华一下。此时的学习效果就相当好了,远比让他们只是跟着老师的指示机械操作一遍的效果好,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有不少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说,希望所有课都能这样。

另一项“可复活”,课程中也应该尽量做到。不可复活就会使学生失去持续挑战最高峰的动力。我曾想,如果我们所有课程都像4、6级那样,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试,只要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就可以再学习,再考,那会怎样。我做不了这么大的实验,但在我的实验中做了实验。在C语言课中,学生程序提交后,会被自动评分,他觉得分数不满意,就继续改程序,再提交,直到拿到满分为止。这样的过程不仅让课程获得“可复活”的特质,而且让教师相当轻松,基本不用人工评分了。

再谈“公平”,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公平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网游和课程也不例外。网游公司为了维护游戏的公平性,甚至不惜把作弊的玩家告上法庭。

我们的课程公平吗?有监考的期末考试是公平的。但被累加的平时成绩,并没有监考,它公平吗?不公平!因为抄袭是相当严重的。

所以我的第三个观点是必须反抄袭

我们专门开发了反抄袭工具,可以从几百份作业中找出抄袭行为,再辅以严厉的惩罚措施,效果相当好。而且出人意料的是,学生对此非常支持。支持率高达92%

这说明什么?给大家讲一件事。一个多星期前课程结束的时候,有一名被我抓了抄袭且严格惩罚的同学跟我说,他一开始很恨我,恨我剥夺了他抄袭的权利。他认为在大学,抄袭是天经地义的。在那以后,慢慢地,他不恨我了,反倒开始感激我,同时,开始恨这所大学。他说:“我人生的第一次抄作业就是在这里发生,是这里让我认为抄袭是天经地义的。”各位,这不是特例,我本人的第一次抄作业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并因为那一次的得手,而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我们的学生是爱学习的,但他们没有遇到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这是谁的责任呢?对此我要讲述我的第四个观点,也是一个肯定会得罪很多人的观点:

学生不学习,责任在教师

这话是不足够客观,学生本身是有责任,但我们做为教师,必须把这个责任全部,至少要尽量全部都担在自己身上,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学生不好好学,我也没办法”这样的话,是对不起我们的教师资格证的。

那我们该如何履行这个责任呢?是要像中小学班主任那样严看死守,鞠躬尽瘁吗?不是,绝对不是。我的第五个观点是:

给学生自由

中国的学生是很可怜的,很少有人能享有决定自己人生的自由。在并不知道大学是什么的时候,就来到了大学;在并不知道专业到底为何物的时候,就选择了专业。很多时候,他们所做的,只是为了满足父母和师长的梦想、愿望,甚至是为了保全他们的脸面。所以,我认为,大学应该这样,建立一个基本的、公正的、健康的学习环境,然后让学生在其中自由发展,不必给他们添加太多压力。比如,我所有课程及格的要求都是非常低的,如果一个学生已经想清楚自己将来肯定做与专业无关的事情,那么就大大方方地送他一个考试pass,助他有更多时间去做与专业课程无关的事情。再比如,我上课从来不点名,甚至直接对学生说,如果你觉得来听课是浪费时间,不如去做点儿别的,那就别来听课。我会把课程录下来,放到网上,你啥时候想听了,就自己听去。看似很散漫,但我恪守两条底线:

  1. 搞定实验才有高分
  2. 抄袭者,必重罚

在这两条底线的支持下,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使有能力者实至名归,能力不足者认清自己,特立独行者获得最大的自由空间。

时间有限,也未必表达得清楚。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欢迎访问我的博客。那里可以下载一篇我用尽量精简的语言写的一万多字的报告。

谢谢大家!

不要为了维护一个讨厌的,而去破坏一个喜欢的

这是学期末为了应对众多学生对分数的诉求而发的一封公开信。以后应该还用得到,在这里备份一下。

同学们好,

我想问你们两个问题:

  1. 我将考题、答案和每道题的得分都在第一时间发布给你,你是否喜欢?
  2. 分数这个东西,已经伴随了你快15年,你是否讨厌它?

让我试着猜测一下,你们应该喜欢1,而讨厌2。是吧?

大学以后,你们还见到过哪个老师做到1?15年来,你可曾有一天能逃离2?

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残酷,我们喜欢的东西很稀有,而讨厌的东西却挥之不去?让我来告诉你。

每个老师都知道,公开答案、小分,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这个麻烦就是来自四面八方对成绩的诉求。以前我也怕这个麻烦。今年是我第一次鼓起勇气来面对它。我不知道这份勇气能持续多久。

每名学生都知道,分数很重要。保研、出国、工作、奖学金,甚至连面子都和它息息相关。为什么被多数人讨厌、鄙视的东西会重要?因为他在你的心里是重要的,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重要的,所以他就重要了。如果每个人都轻视他,而更看重自己的内心,看重自己的快乐和梦想,那么分数就不会再重要了。

诚然,超乎世外很难,不追逐分数很难,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但至少,至少不要为了维护一个讨厌的,而去破坏一个喜欢的。

我会很愿意从纯学术的角度与大家在论坛讨论每道题的解法,这也是我做那么多公开的原因。我会直接承认评分中我们的疏漏,甚至错误。面对我们的失误给你造成的分数损失,我也会心疼。但是,请原谅我们不去纠正这个错误。请原谅,请从心底原谅。当你对它释然了,你一定会得到更多快乐。

Your BTest Sunner

教师必看的两部电影——《死亡诗社》和《三个白痴》(微剧透)

从《死亡诗社》得知,原来50、60年代美国的教育和我们的今天差不多。他们改邪归正了,我们也能!

从《三个白痴》得知,原来现在印度的教育和我们差不多。他们正在改,我们不能落后!

《死亡诗社》是1989年的电影,如果不是2003年一名软件学院工程硕士死乞白赖地塞给我一张DVD,可能到现在我还会认为这是一部鬼片。感谢那位同学,可惜我已经忘了你的名字,但确实还记得你的样子。

2003年正好是我教师生涯真正开始的那一年。我非常确信,这部电影极大地影响了我。它使我知道,相比于传授既定的知识,让学生有独立的思想与人格是更重要的。悲情的结局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真的哭了。字幕出现时,我就下了一个决心,要做那样的教师,哪怕被学校开除、被学生赶下讲台。这几年,各种阻力也遇到不少,来自同事和学生的都有。让我能坚持下来的精神力量,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这部电影。想想美国教育改革先驱们的成功,我就相信我也一定能成功。

《三个白痴》是去年的电影,前两天刚看。这个白痴的名字(还有真白痴的译名《三傻大闹宝莱坞》)也让我差点儿与它失之交臂。与《死亡诗社》相较,这部电影描写的背景与当今中国更为接近。但这里教改的推动力是来自于学生,而非片中的教师。欢乐喜剧的风格与结局能给正面对类似困难的人很大希望。

这部电影正好是在登完期末成绩几小时之后看的。今年的期末成绩是我变不及格为及格最严重的一年。相比曾经死守59而不提分的以前,不是我的心变好了,而是我对低分学生的看法变了。以前我认为他们就是一群不学无术只会胡混的人,被抓活该。现在我认为,他们都是有灵性的人,只可惜被死板的教育制度和一根筋的父母逼到这样一个境地,一个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境地。在一切以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体系下,他们四处受挫,背负巨大压力,自信心严重不足,以至于都看不清自己心在何处了。虽然让他及格也不能帮他卸下背负的石头,但我至少能做到不再加石头。看完电影后,我对我刚刚做的更有信心了。只是担心,在被及格的同学看来,这会不会只是又一次的蒙混过关。其实,我是想给你们一个机会,一个去追随自己内心的机会。可惜,很少有人能有勇气放弃现在,去追随内心。如果所有人都能遇到片中兰乔那样的人就好了。

除此之外,《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放牛班的春天》也是很著名的“教师电影”。但它们对我造成的震撼都不及这两部。

P.S. 我认为《三个白痴》也是中国学生必看的一部电影,无论成绩排名正第一,还是倒第一。

Moodle将覆盖全校了!

上个月周玉副校长带队到计算机学院调研教学工作时,徐前院长和王宽全副院长介绍了我们的moodle。周校长和教务处领导们都超级感兴趣。今天特意安排了一次让我来详细介绍。趁此机会,我也试验了一下prezi,做的幻灯片放在了文后。

教务处的大小处长和相关老师都到了。我只讲了15分钟,然后居然连提问带讨论、演示,又用掉了1个半小时,大大超乎我的意料。很多有趣的事情,随手记记吧。

  1. Blackboard曾到工大推销过,被学校借来应付了一下教学评估,然后没买。
  2. 7年前教务处曾经自己开发过一个课程管理系统,但因为没人用,就不了了之了。我直到今天才知道还有过这么一个东西,没人用也就不奇怪了。
  3. 领导们对于学生作业抄袭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不仅了解抄袭的范围有多大,而且还能准确说出学生的心理,很出乎我意料。所以他们对反抄袭相当赞成。
  4. 李旦处长说,他第一次实践累加式考试,纯靠人工抓抄袭,抓到就0分,最后50%以上不及格。真恐怖!要是我这么抓人,铁定给我个教学事故。
  5. 他们居然说我对抄袭的惩罚太轻了……铁血真汉子啊!
  6. 他们居然要求我们在试卷里“反抄袭”,就是抓那些考重复题的老师。哈哈,有意思!
  7. 他们热切盼望这样的网站能被广泛使用,从而拉动学校的网络基础建设。“基础网络太滥了”,这是某副处长的原话。
  8. 教务处正在谋划直接拿哈佛、耶鲁公开课之类的视频开课……而且好像不是普通选修课……
  9. 谈到经费支持的问题,得到的答复是“再议”,:-(
  10. 转来转去的prezi丝毫没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很好地领会了我要表达的。直到会议结束,他们才问一句这是拿啥做的。

这也算我个人的一个小成就吧。从爱上moodle的那天起,我就认为它非常有必要广泛推广,然后依靠它自身的魅力,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陈腐的教学思维。5年来,虽然没从它得到多少实惠,但快乐总是相伴。趁此机会,好好推广,让更多师生能体会到这种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