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极限教学

极限教学:所有考试都应该是开卷考试

闭卷考试有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告诉大家,“死记硬背”很重要。死记硬背不是不好,古人的学习思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说的就是不断地读,产生记忆效果,进而就能领会精髓了。古人这种说法很对,但是不够与时俱进。古时候的书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本,不得不读百遍,否则没书读了;而且每本字数都不多,读百遍很轻松。现在的书那么多,那么厚,读百遍不可能。而读不到百遍,还要把里面的东西记住,这种“死机硬背”远远达不到领会精髓的效果。所以,我斗胆断言,我们的学生学得那么死,那么机械,闭卷考试这个指挥棒起主要作用。所以,干脆来个极限逆转,所有考试都开卷。

我进行开卷考试的次数粗略算算,也有10多次了。能看到的好处是:

  1. 学生没有了背诵的负担,更能用心去体会知识;
  2. 平时学得好的,期末几乎不用复习,很潇洒;
  3. 思维灵活的学生,比机械记忆能力强的传统好学生,更能获得好成绩;
  4. 考场秩序井然,基本不会有抄袭别人的意图,教师监考轻松;
  5. 为了和谐,为了就业,开卷考试可以更堂而皇之地提高整体分数,而不必偷偷摸摸地画重点、透题什么的;
  6. 就算一个学生平时什么都不学,考场现翻书,也能答上一些。过程中,还能让他多多少少学到一些东西。

能看到的弊端是:

  1. 很多学生还是习惯背诵,不习惯灵活;
  2. 裸考或比基尼考的,会觉得比闭卷考试舒服,这就让穿着羽绒服考的不舒服;

为了扬长避短,我总结了如下几条经验:

  1. 考前教育要做好,让大家别按照传统习惯备考;
  2. 送分题(书上能找到答案的)和分档题(很灵活,考查思维、应用等能力的)的比例,要设计好。比如,想尽量让所有人都通过,就备足60分的送分题。不过,迄今为止,无论我多么努力送分,都有交白卷的;
  3. 送分题尽量要明显。这样熟练的人,一下子就能在书上找到位置(最熟练的人,回答最简单的题,也会翻一下书确认,切记),节约出时间去思考分档题;不熟练的人,当然一定会很慢地翻书找答案,这样他就不至于过早交卷;
  4. 需要誊写的字数宜少不宜多。这样,熟练的人很快写到要点,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设计;不熟练的人,因为不自信,一定会狂写不已,给自己壮胆,也不会早交卷;
  5. 题目全是大题最好,这样的题才有思维发挥的空间;选择、填空,容易勾引学生的抄袭欲;
  6. 每道题都应该有梯度,从几个送分的小问题,引发几个分档的大问题,这样既能避免白卷,又能引导学生答题的方向;
  7. 2个小时的考试,设5-6道大题为宜;太多,就成为书写速度竞赛,而不是思维竞赛,批卷时也累;太少……没试过更少的,不知道会怎样;
  8. 如果要考5道题,那么就出6道,让学生任选5道,可以减少一些偶然因素带来的影响;
  9. 公开所有过往考试题,让学生知道开卷考试的题什么样;但答案可以讲,不可以公开;
  10. 每年都使用0.5-1道旧题,这样让哪怕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去看看旧题,学上那么一点点。

等开卷考试久了,学生都习惯了,都善于思考了,就可以回归闭卷,但考题依然是开卷的形式和难度,这就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了。

师有多大胆,生有多大产

最近被雷了两次。一次是被08级软件学院的学生雷到,另一次是被李晗静老师雷到。两个事件是相关的。

自从1996年来到工大,从学生熬成教师,虽无甚成就,但一拨拨的学生是见了不老少,从没见过像08级软件学院这样的,能让如此多的具有主动性和自学能力的学生同时出现在一个学院的一个年级。要知道,我一直认为,普遍来说,“主动性”是工大学生最致命的短板,并因此认为工大的学生只能算是“二流”。但08SE咄咄逼人的主动性,和佛挡杀佛的自学能力,让我终于体会到同时见到一批一流学生是什么样的感受。那就是“舒服”。

这种事情的出现不应该是偶然的。虽然软件学院从成立以来,其学生一直比计算机学院的主动性要好,但以前也就是一般好而已。必然性在哪里呢?便发了个帖子,想了解一下李晗静老师在他们的C语言课都干了什么。结果就被李老师所作的事情雷到了。

其实李老师所作的,和我的极限教学思想是一致的,不知道她是不是看过我的文章后才这么做得哈,^_^。但她可比我还要极限,简直就是到极端了。我自认在教学上的胆量独步工大,没人敢像我一样去挑战传统的力量。现在才知道,自己多么的自负,多么的渺小。从教学效果来看,李老师也比我做到的好,真的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不过也不一定比我好,因为目前为止,我还没体会过我教过的新生在大二会有什么样的精神头;但是,体会过大三时的精神头,那是个惨不忍睹啊。不过,这应该是两年的时间,被传统祸害的结果吧?自我安慰一下了)。真的是“师有多大胆,生有多大产”啊。可惜,李老师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评教结果并不好,不好到她都不好意思告诉我是啥结果。

庆祝极限教学的又一次胜利!

极限教学:教师都应该玩网游

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们的公敌是玻璃球、piaji(一种很老很脏的游戏)。上中学的时候,公敌是游戏厅、台球室。刚留校那时,公敌是网吧。现在,是网游。

为了挽救学生,一代代的教师以及社会竭尽全力与这些公敌斗争。还记得小学班主任从学生兜里搜玻璃球,中学班主任到游戏厅抓学生,更记得在游戏厅被老爸堵住后的恐怖场面。大学老师并不高杆,但手段很毒辣,直接禁了计算机(大一学生禁止买电脑)。可怜天下老师心,全都白费。我们那时候照样兴高采烈地弹玻璃球,扇piaji,玩游戏,而且偷偷摸摸的感觉还增加了几分快感和成就感。他们现在照样WoW、dota,为了一件件虚拟装备通宵达旦。

“要想批判它,就要了解它”(出自一著名笑话)。在抱怨学生对学习没兴趣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人想想为什么他们对网游这么有兴趣呢?网游靠什么如此吸引人呢?所以,教师都应该玩网游,学网游。

我觉得,网游以及一切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们不断向玩家提供大大小小的挑战,以及挑战成功后给出的大大小小的虚拟回报和虚荣的成就感。如果能把类似的挑战、回报和成就感移植到教学中,肯定会提高学习兴趣。

中学时代,我最喜欢的游戏是“民国教育委员会”,并因为它记住了πr2这个公式,虽然玩它的目的是去回答“生理问题”……

极限教学:不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说“好”

做任何事情都是很难尽如人意的,教学也不例外。谋求尽善尽美,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因为环境的复杂性,几乎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而苛求十全十美,可能会产生反效果。比如求“稳”是最稳妥的趋向十全十美的方法,我们的很多官员正是因为把“稳”字当做中心思想,结果……

教室里面对上百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需求,喜欢不同类型的教师。如果想让所有人说“好”,就只能采取最平实、平稳、平静的策略。其结果就像那些求稳的官员……

做大事,必须要舍弃一些小利。想做好教学,就必须围绕自己最关注的学生群体做工作,不惜被群体之外的学生骂。“亲者快,仇者恨”这种状态,对教学也适用。

极限教学:讲不明白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可能对中小学来说,老师一定要能讲明白课。但对大学,如果老师把什么都“讲明白”,这个老师也就是在害人了,他的学生也就成了受害者。

如果老师试图在课堂上、答疑时把知识讲明白,这绝对是徒劳的。口口相传是肯定学不明白什么的。就算“明白”了,也只能让学生在考试时一路高歌,自以为明白,但考试后就什么都不剩了。

当了解了这一点,作为一名教师,就不能把“讲明白”作为讲课的目标了。 那讲课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是:让学生知道自己不明白,并产生想弄明白的欲望。

 

极限教学:引子

上周和徐院长,王宇颖老师和马培军老师分别进行了或长或短的交谈,确定了如下重大事情:

  1. 确立了博士做操作系统方向的决心
  2. ACM计算机学院全面接手,协同东北地区院校进行合作的框架已经具备,而我也要逐渐淡出了
  3. 用最多两年时间,把C语言课转交给其他老师,而我转向操作系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啃下这块骨头

最后一件事情促使我要尽快写完“极限教学”这个专题。

我对C语言课程有非同寻常的感情。它是我4年的教书匠生涯的最重要一部分。

4年前我就知道,未来肯定会有一天,我将发现自己在此课程里已经无法注入新的东西。当那一天到来,那么就要尽快放弃这门课。4年了,教了4次C语言课,从大一到大四遍布了我的学生,他们几乎掏空了我所积攒的一切。所以,现在是放弃的时候了。

4年里自己一直本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目的,着实做了不少大胆的尝试,自以为鲜有人经历,而且结果有出乎意料的成功,也有出乎意料的失败。因为所做事情很特别、极端,所以谓之曰:极端教学。从今天开始,我要逐渐总结它们,一点点写在这里,希望能开拓一些思路,对某些同僚能有所帮助。

因为是“极端”教学,所以我将只说极端的地方,并不求全面。请观者只对极端之处多加品评。尤其不要因为您正好处于不极端的那一边,于是就心中不爽。很多不极端的我也是赞同的,只不过没说出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