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3年01月

在线教育的过去和现在

对半在线教育(就是授课在课堂,用网络辅助)实践过很久,写过很多。但对纯在线教育几乎没写过什么。元旦假期得大块时间能做些总结整理,就仓促弄成本文。鉴于自己已经投身网易云课堂(http://study.163.com),不似旁观者那样可以随意品头论足,所以文中未涉及任何具体的网站名称,只是很泛泛地总结。见识和能力都很有限,定有不少遗漏错误之处,请多多指正!

公开课之前的在线教育

从互联网诞生伊始,在线教育就开始了。彼时的互联网是静态的,一切都是html页面,教育的内容也是以文字、图片的形态存在和传播着。这些内容以网络、计算机技术为主,因为上网的人最想学习的,也是在其它地方难以有效学到的,就是这些知识。与现时不同,那时的站长喜欢在网站显要处留下email,期待访客来鸿。这就是最早的互动学习需求。无论访问量增长还是收到陌生人的email,都是让站长兴奋的事情。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兴奋而经营着自己的网站。这段时间的在线教育可以用“单向传播,一对一辅导”来形容。

BBS系统的出现使互联网在交互性上有了实时、广播的能力。无论早期的电话拨号BBS还是后期基于TELNET协议的BBS,最初用户来此的目的基本都是从别人的帖子中学习,发帖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自己的文字能被很多远隔千里的人马上看到,并且会有人回复、讨论、赞美,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参与者除了收获知识,也收获了虚荣心,满足了好为人师欲。这段时间的在线教育可以用“群体学习”来形容,参与者都是一时精英(尽管那时他们还不为人所知),传播的几乎只是文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基于Web的论坛的出现,多媒体内容越来越丰富,上网的门槛降低,网民群体的知识和能力的平均水平都逐渐下降。慢慢地,主流网民上网的需求从学习知识,变为获取资讯,再变为娱乐八卦。网民需求引导着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其学习功能被逐渐淡忘。但我们必须承认,在线学习的需求从一开始就存在,并且从未消失

学校仍然是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仍然是教育的主导,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仍然是最生动的教育模式。但教育者们并没有视互联网如无物,他们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互联网能为教育带来什么。互联网与教育真正开始联姻

初期,教师会引导学生上网查资料,并通过新闻组、邮件列表、QQ群等形式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有条件的教师还会建立课程网站,将课程资料上传,供学生下载、学习。这些手段方便了师生,扩展了课堂,很受欢迎。于是自然而然地诞生了Blackboard、WebCT和Moodle这样的课程管理系统,为教师提供整体化地互联网教育需求,获得了很大成功。它们的目标是做传统课堂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课堂教学仍然是必要的且核心的一环。

课堂教学在传播上的局限性是天然的。很早以前,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电视台、函授学院就打破了这层局限,让教学内容跨地域传播。但缺少师生交流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它们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成为成人教育的手段。形象下降,名师不愿涉足,更降低了效果。互联网让它们进化为“远程教育”,师生互动已经可以跨地域。但先天的形象使这种形式仍不能获得大众认可。所以,没有名师名校参与,不为教育而为赚钱的远程教育,注定不会成为主流

技术的进步,带宽的提高,让YouTube获得成功。虽然它一开始就是娱乐化的,但逐渐开始有人将一些教育性的内容上传,并获得好评。于是,名校公开课就应运而生了。

公开课时代的在线教育

欧美高校最在乎的是声誉。而对声誉最具影响的,是毕业生。所以学历教育是必须严肃、慎重对待的。但慎重了,就会限制教育的受众,这又与教育家广泛传播的理想不符。公开课正好解决了此矛盾。它有如下优势:

  1. 成本低。随堂拍摄,除了视频制作成本外,基本不需要额外的时间和金钱的支出。甚至有些老师直接用录屏的方式制作公开课,成本趋于0。
  2. 传播范围广。用CC协议发布后,不需学校做多少运营工作,就会有人、机构主动传播。
  3. 责任低。学习效果完全由观看者自负责,学校不做任何辅导、认证
  4. 声誉回报高。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从中获得了开放、渊博、不自私的声誉回报,影响深远

公开课的成功,可用叫好又叫座来形容,但却唯独难见学习效果。学校和教师收获了想收获的,而学生收获的更多只是一针兴奋剂——“我也学过哈佛的课了”。且不说能有多少人完整地学完整门课程,就算学完,缺少辅导与交流,没有作业和考试成绩的证明,多少人能相信自己真的学会或学对了呢?这一点,相信公开课的制作者们也是考虑到的,所以公开课的内容多是传播性更强的人文类课程。

很快,“公开课”这个名词被各种机构借用,成为扩大传播,或者叫“做广告”的手段。比如一些培训机构会制作公开课,培养自己和讲师的知名度。这些公开课有的是节选性的,为纯广告。也有完整的,搏的是相信不可能看视频就学得会。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公开课的优势和缺陷。

2012,现代在线教育元年

现在在线教育的起点并不是2012年,但这一年无疑是其最风生水起的一年,最获得广泛关注的一年。所以我很不科学地将这一年称为元年。

在线教育的根本还是教育,所以一切得从教育的特质出发。这里,并不探讨教育的内涵、使命、意义等,而是只讨论其外在。我认为教育有三要素:

  1. 内容:就是教的是什么。它必须正确,然后还希望先进、实用、有意义
  2. 形式:就是内容的载体。视频还是图文?教室就是视频,书报就是图文。当然还有音频,可和视频算同类。
  3. 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同学之间的交互,将内容变得更符合个体需求,升华学习效果。

为了让三点能发挥出来,教育还有三个重要手段:

  1. 授课:这是最基本的,内容和形式都是通过授课表达,而高超的授课能直接包含部分交互。
  2. 激励:分数、学分、毕业证,这是教育最重要的激励手段。这三者是累积渐进的。最重要的,这三者在一定程度上被社会承认,成为找工作、升学、落户、出国等的硬指标,构成学生的强需求。
  3. 监督:测验、作业、考试、监考、点名,都是监督手段(虽然也有授课职能,但还是被用作监督更多)。把学习当乐趣,能主动投入的人真的很少。

公开课之前的在线教育有内容有交互,但授课和交互的形式单调。网上的名声、积分等是监督和激励,但并非强需求,只有精英阶层比较在意。可以说,形式上的不足,监督和激励太弱,是没有形成规模的主要原因。公开课之后,形式得到极大改善,内容的权威性增强,但却失去了交互,且无监督和交互,于是叫好叫座无效果。而远程教育的形式和交互都不错,但内容质量一般,没监督,激励形同虚设,故也未达到好的效果。

2012年开始涌现的各种在线教育网站,都是看到了公开课的成功和不足,看到了在线教育的巨大潜力,从而冲入这个市场。它们虽然模式、角度、形态都各有特色,但都没有超出这三个要素和三个手段。

内容

内容决定了用户是否会使用网站。所以内容建设和宣传几乎是所有在线教育网站的起点。除了少量直接基于公开课或聚合其它网站课程外,多数网站为了走好第一步,一般都是创始人亲自上阵,自制课程。如果创始人有教育背景,或者教学天赋,这一步就可以走得很顺,毕竟研发一门精彩的课比设计一个网站更有挑战,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但相信不会有任何一个创始人希望所有课程都是自己操刀,都希望能吸引更多的讲师来贡献课程。

综合各个网站看,在讲师的选择上,主要有三个来源:学校教师、培训讲师行业专家。从他们贡献的课程看,各有优势。

学校教师的号召力最强,尤其是名校的教师,只要名号打出去,就能吸引大量用户。这些教师也确实教学经验丰富,在相应领域浸淫多年,高开高打,无人能敌,以至于很多人说未来的一门课,只要有一名最好的老师讲一次,就足够了。言外之意,其它讲师,尤其其它非最好的教师,已经不必要了。此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不会如此绝对。名校教师习惯的教学群体并不是大众,他们讲的课也就不会适合所有人。而且,教师理论性更重一些,与实用的距离比较远。

培训讲师可以弥补学校教师的不足,他们一般更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所讲的内容也更接近实用、易于理解。但培训行业的教学效果在专家眼中,往往是不值一提的。因为这些讲师一般理论深度有限,实践也非千锤百炼。其趋利性也让教育的内容过度时髦和应试化,甚至有时会故意误导。

行业专家是最难开发的一个内容源。他们有号召力,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有多年的一线经验,受众可谓最广。比较缺的是授课经验。虽然有些专家常做内部培训、报告,但短时间的分享和设计一门系统的课程,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他们的日常工作中没有“讲课”这一项,所以往往很难抽出时间做这件事。

综上来看,高质量的内容获取是非常不容易的。Khan的坚持非常值得敬佩。有些讲师能跨上面两界,甚至三界,不可多得。

形式

视频和图文,是在线课程的两种主要展现形式,其中尤以视频为最热。

视频压缩技术的进步和带宽的提高才催生了现代在线教育领域,所以视频自然而然地成为主流。但对视频的使用上,不同网站也是千差万别。

一种是直接将课堂授课的形式搬移到网上。公开课属于此列,也有一些专门针对网络制作的课程也是进行形式照搬。视频流中同时或交错呈现讲师或ppt,甚至只有ppt。单节课长度也直接映射课堂,多为50分钟左右。这类课程的优点是制作成本低、易获取,因为教师基本就是驾轻就熟地重新讲一次(甚至直接随堂录,不需额外讲),不用做特别设计。有些科教类的电视节目也可被直接使用。所以采用这种形式的网站内容积累速度是最快的。

另一种是针对网络特点全新制作课程,主要特点是每段视频控制在10分钟左右。有经验的老教师一般都认同一个观点,就是讲课中,如果能每隔10分钟左右插入一个笑话、故事什么的,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因为人的注意力集中往往也就能持续10分钟左右,再长就会疲劳,就需要休息一下。而且,现代人碎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10分钟的视频符合这个趋势,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门槛,也能更好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短视频也给学习者自组织学习内容,回顾但这给课程设计与制作,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所以现在这类课程还不算多。

图文教程在互联网上存在已久。其主要优势是占带宽低,制作简便,修改容易。但吸引力总是不如视频。一个心理因素是,学生能耐心看10分钟的视频,但很难耐心看3屏以上的文字,尽管前者比后者需要更长的时间,信息量也更大。不过视频课程看多了之后,我却越来越喜欢图文教程,因为阅读速度可控,前后翻查方便,可以直接搜索、跳过。确实有些内容用静态形式不容易表达清楚,可以再用简短的视频或flash制作。图文形式的在线课程很少,试用之可以发现,设计者常常刻意将一个单元的内容控制在1-2屏以内,通过翻页的方式来进行单元跳转。学生的浮躁,真是让课程设计者煞费苦心。

交互

交互性是互联网的一大法宝,所以在线教育在交互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最能超越传统课堂的地方。微博、人人、QQ、博客这类工具早就被很多老师自发地使用,所以教师是有利用网络交互的需求的。在线教育网站也无一例外地提供了交互功能。在传统课程中,交互行为主要发生在课堂、作业和课外。在线教育并没有突破这个范畴。

授课时的交互功能主要实现有嵌入题目和即时聊天工具。

嵌入题目”脱胎自教师的“当堂提问”,但能更好地适应个体差异,不会总被嘴快的学生抢先,让思维慢的学生失去思维的乐趣和成就感。从教学角度看,刚学完的知识马上用来解题,能很好地巩固学习效果。做错了,回来重新听一遍再做;做对了,能收获自信心和继续学的动力。这里的要点是“即时判对错”。课堂上有老师评判,而网络上只能用计算机评判。ACM是计算机评判复杂问题对错的样板,自然被多家网站采用。而选择题、判断题,以及简单计算题更不在话下。但计算机评判不了的问题还有太多,只能期待人工智能的突破。

异步视频授课时教师不在现场,自然不能与学生实时交互。于是有网站利用实时视频广播技术构造直播的网上课程,并提供即时聊天室。这时的交互已经很接近真实课堂的感受了,但也丢失了网络交互个性化的一面。而且,对没能参加直播,只看课程回放的用户来说,录像里的那些交互总是怪怪的。但不管怎么说,在课堂即时向教师提问,是中国学生非常缺少的能力。网络课堂让提问意识有所提升,是好现象。

作业/考试的交互简而言之就是学生答题,教师评分,有评语则更佳。嵌入题目的评测手段在这里依然可以使用,且让作业能实时评分,提升学生做题时的活力,这是传统课堂做不到的。但对那些只能人工评分的题目,在线教育遇到了大麻烦,因为没有足够的教师、助教来做这件事,于是有的网站将此做成收费服务,而免费的则使用peer review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有规避不了的问题(比如peer能力不足、评分标准难统一等),但是前景很大。它最强大之处是让学生行使教师职责,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课外交互在传统课堂中以学生卧谈、教师定点答疑的形式存在,空间时间受限,但交流的效果好。QQ、论坛等交流形式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升交流效率,但效果在某些方面较差,比如不能自如地写写画画。这是在线交流的老问题了,不太好解决。在线教育网站们并没有尝试解决此问题,而是从“问答”角度寻求新的创新点,比如采用stackoverflow、知乎的形式组织问答和评论,用群体投票顶出好问题和好答案。

以上评述的都是通用的交互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垂直教育网站针对学科特点,开发了只有该学科才用得到的交互工具,很惊艳。

激励

授课只是一个动词,是内容、形式、交互等的综合运用,并无自己独特的东西,所以这里不再进行赘述。直接进入激励。

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有两类,能坚持学习的和不能坚持的。对于能坚持的来说,不用任何激励,求知欲本身就足够了。对不能坚持的学生来说,必须给些刺激,让他尽量坚持一下。这个刺激就是激励手段。

激励手段可分为两种,虚拟和实物。虚拟激励从网游中学到了很多,常见概念有积分、学分、成就、技能、奖章等等。这些数字化的东西在游戏中大放异彩,让无数人为之痴狂。但在学习中,因为学习本身是苦差事,虚拟的激励只能带来苦中求乐,而不是彻底的乐趣,所以激励效果有,但不会很大。然而,不能小看这些激励,因为它们是构造实物激励的基础。

实物激励常见三种,证书、工作和钱

证书要获得承认,才有价值。名师个人或名校颁发的证书现在还有一定价值,但如果在线教育的监督工作做不好,很快就会失去价值。非名人名校还未见到颁发证书的。

工作是很直观的激励。已经能看到有两位数的学生因在线学习表现出众,而获得工作。凭那些创始人的影响力,安排个把工作不是难事,更何况这些网站本身也有人员需求。一个更耐人寻味的问题是,如果这些孩子不学这门网络课,他们就找不到相当的工作吗?

证书和工作都还是试探性的,目前未具有规模效应,甚至还没有可复制性,吸引力有限。但“钱”是真的,所以有些收费课程承诺,只要学完,就退回一定比例的学费。这个很实在!

监督

监督关注两件事,是否做了,是否是自己做的。“是否做了”很容易判断,所有网站都会把学生的每一步学习动作都记录在案。“是否是自己做的”是个大难题。

有些网站会在注册或选课时让学生勾选“诚信声明”。这个,真没啥用。有的会在视频播放器里隔段时间就出现一个需要学生点击的按钮之类,通过点击速度的快慢来判断专心程度。更多的是用作业、考试的形式来判断学生是否学会,但这两样又最容易利用网络的掩护作弊。于是有的网站干脆搞线下考试,有监考的那种。这真的是好的解决办法吗?

作弊问题解决不好,在线教育难成主流,尤其在最善作弊的中国。这方面,很多高新技术有望派上用场。解决好了,能比传统文凭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