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青年教师和他的反抄袭战争(第二篇)(全文)

注:见报的还是删减了不少

一个大学青年教师和他的反抄袭战争(第二篇)

“反抄袭”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

□见习记者 巴枫 本报记者 刘凤梧

或许谁都不会否认,在哈工大,年仅34岁的孙志岗是一个名人:2010年,学校在2000多名专任教师中评选出了10名“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他是其中之一;2011年,他又获一个大奖——哈工大首届教学新秀奖。

在大学,学位和职称是一个教师立足的基础。孙志岗目前既没有博士学位,职称也仅是讲师,但他广受大学生们喜爱。“本来,对作业采取反抄袭对策是要得罪学生的,最起码学期末的评教不会得A+,但我反抄袭这7年的评教结果是以年比一年好,直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孙志岗这样说。

执教初始的迷茫

与现在完全不同,7年前孙志岗刚开始反抄袭时,有人骂他是“变态”。

2002年7月,孙志岗从哈工大硕士毕业留校工作。第二年,他破例以助教身份正式登上讲台,开始给大一新生讲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初为人师,孙志岗雄心勃勃,他的课堂教学广受欢迎。但细心的孙志岗还是发现:自己苦心设计的作业只有少数人认真去完成,同学之间进行抄袭的大有人在。

大学生互相抄作业,孙志岗再熟悉不过了。回想当年,自己的第一次抄作业也是在大学开始的,同级同学几乎都是如此。结果,应学的知识在作业抄袭中荒废,“现在,自己当老师了,还要让学生们重蹈自己的覆辙?”

孙志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最先晓之以情——反复阐述作业抄袭之害,并明令自己所留的作业严禁出现雷同。但凭说教,哪个学生会听呢?“你不听,那我就判你零分!”2003年12月,在期末考试之前的一次作业中,孙志岗第一次揪出五名抄袭嫌疑人,并当场给了零分。

作业没成绩,极有可能影响该科的期末成绩,两个人来找他理论了:这样不公平,其他也抄的人怎么不是零分?更有人私下议论:孙老师是在整学生,干吗非跟学生过不去?肯定是心里有些变态!

遭遇学生对抗和听到风言冷语还算小事,最让孙志岗头疼的是自己的努力全成徒劳。原来,作业的批改由孙志岗和多个助教分别来完成,他只负责其中一个班级。其它班级有多少抄袭的,又有多少跨班抄袭的,他不得而知。孙志岗迷茫了,“批作业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办离婚手续的地方推销玫瑰花的傻子,不管多么认真地写评语,屏幕那一端都是一个猥琐的面孔在嘲笑我的自以为是。”

遇到moss柳岸花明

对学生“抄袭”的失望与无助,使他觉得付出全无回报。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孙志岗不想再费脑筋地设计作业,不想再费力气地批改,甚至不想用心上课了。

就在迷茫之际,一个在加拿大留学的同学告诉他,国外有一种叫做moss的软件,是专门为检测源代码抄袭而设计的,可以瞬间从数百份源代码中找出一对对相似的。看到信息后,孙志岗立刻在网上找到了moss,然后,把两份学生作业试着输入;很快,雷同部分被精确地标识出来。

这下发现新大陆了!孙志岗心中难耐欣喜。他决定,作业反抄袭全面重新启动。

由于moss软件的客户端是用perl编的,只能在命令行使用,而孙志岗的课是使用乐学网收作业,所以他特意为乐学网开发了moss插件,使调用moss变得更简单。在2005年秋季学期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上,孙志岗高调向学生宣布,“雷同作业有了‘克星’,看你们怎么面对?”

moss首次使用,多位涉抄人“落马”,当次作业均被判零分。这是有人开始质疑作业的难度,嚷嚷受不了。孙志岗明白,以前没人说作业难,那是因为他们可以抄。孙志岗发现,后续作业中仍有学生会再次抄袭。他开始思考:moss只是反抄袭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刑侦过程的一部分,必须要有刑罚配合才能收到效果。该怎样设计反抄袭制度呢?

孙志岗揣摩着学生抄袭心理:无非是想用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分数。那么,抄袭的作业被清零是必须的;但有的人不做作业,总有一种“不抄,0分;抄,最坏也是0分,如果运气好没被雷,就不是0分了”的冒险心理。孙志岗决定予以堵截:抄袭当次及之前所有的作业成绩都清零!“这样的好处是越往后越不敢抄,尤其那些曾经侥幸漏网的抄袭者”。

有一次,一名男生第6次作业被判为雷同。按照规定,1-6次作业成绩全部清零。这相当于33分已经没有了,基本就是提前宣告此科不及格了。孙志岗最为担心的是,自己这么做会不会导致这名学生破罐子破摔?

孙志岗找到这名同学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心。原来,该同学有一个无法克服的客观原因导致没能完成作业,就抄了网上往届的作业。但他有上进心,并非不可救药。孙志岗在反思:对已经被罚的,是不是该给悔改机会?

经过反复思考,孙志岗设计了“期末考试达标,实验成绩恢复”的策略。比如一个学生只要期末考试能考到80分以上,被连坐清零的成绩都恢复。“如果他是个值得挽救的人,那么后面的时间,就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事后证明,在每年被孙志岗判出抄袭的学生中,都有半数以上拼到了期末成绩达标。一次抄袭,反倒成为了他们加倍努力的动力。

修补漏洞

有一次,孙志岗遇到了一个哭笑不得的“故事”。是这个故事,让他的反抄袭方法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那是一年临近放假,一名最终成绩95分的男生找到他,认为自己的期末考试分太低,心里觉得不平衡。“这个成绩在学年至少排前十名啊,怎么还觉得低?” 孙志岗不解。这个同学说,《操作系统》是他有史以来付出最多的一门课,所以应该拿到更高的分数。“你付出到什么程度?”孙志岗问。“你留的作业我每个都要做两份。一份自己用,一份给女朋友。因为担心被抓到雷同,所以两份作业必须绞尽脑汁做得完全不一样。”

这位同学的话,让孙志岗好悬没笑出声来,他真的不知道是该表扬还是批评他。也正是这件事儿,让孙志岗明白:moss能反抄袭,但查不出捉刀代笔的。

为此,孙志岗琢磨出了一个让助教和学生面对面评分的策略——通过直接询问,看学生是否能解释程序。“就算学生是找人帮忙完成的,这种方法也能逼迫他去了解程序,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学效果。它还有一个附带效果,就是可以对每名学生做个性化指导。”孙志岗说。

又有一次,一名学生告诉他,其实自己的理想与特长不在计算机专业上,高考阴差阳错来到这里,学得很无趣,所以才总是抄作业、混考试;如果能成功混到毕业证,拿着文凭出去闯,一定在另一个领域创造另一番事业。

这个同学的话触动了孙志岗:残酷的高考,使学生在中学时代很少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待到报志愿选专业时,往往都不是从兴趣出发做出选择。而我们的社会风气不包容他们辍学,制度又不允许他们转专业,导致他们不得不痛苦地走过人生最重要的四年,只是为了一个文凭。严厉反抄袭,使这样的学生很难混,很可能会毁掉一个未来的人才。于是,孙志岗把每次作业的及格线都设得比较低,较易达到。“这种策略对后进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作用是很大的,”孙志岗说。

雷同公告当新闻“晒”

从反抄袭的第一天开始,孙志岗是抱着决战的心态打响这场战斗的。为此,他使用各种办法打击抄袭者,“新闻曝光”就是招数之一。

乐学网操作系统课程的新闻讨论区,是作业抄袭者最不敢去但又不得不去的地方,因为孙志岗所发布的作业雷同判定公告就在那里。

2009年12月22日,《CS1234及实验学院实验八重新雷同判定公告》发布,孙志岗摆出的面孔非常严厉:之前已被当面认定为雷同的,依然有效;之前当面认定为不雷同及还未认定的,24小时内必须交代清楚。如果坦白交代,仅实验八成绩清零。如果有任何抵赖行为,仍被我认定为抄袭,将按照惩罚条例处罚,所有实验成绩清零。

去年10月4日,实验一雷同评判结果新鲜出炉。孙志岗说,这次雷同的主要特点是“抄袭网络”。他告诫,除非你有本事在网上搜到别人都搜不到的资料,否则抄袭网络就等同于抄袭一群人。他提醒,“心虚者别忘了在课程页面内经常查看后续实验的雷同情况”。

晒名单也是孙志岗的反抄的一个办法。去年11月1日,他把第4次实验抄袭往届名单赫然挂在了网上,9名抄袭与被抄袭者学号、名字昭然天下,“以上同学实验四成绩为零,前三次实验成绩清零,没有申诉机会!”措辞中带着犀利的“表情”俨然成了孙氏语言风格。

对抗“暗流”

在大学,发起对作业的反抄袭,不可能不遇到激烈的反击。因为,“抄作业”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

有一次,一个留学生抄实验报告被孙志岗抓到了。他找到这名学生进行询问,这名女生告诉他,以前自己都是能做多少就交多少,但中国同学告诉她这样不行,必须抄满了交上去,否则老师会不高兴。孙志岗闻知慨叹,中国潜规则的力量已经战胜宗教信仰了

那是2006年的一天,孙志岗被学校基础学部“约谈”。因为有学生反映,他所教的C语言作业太难,耗时太多,导致学生没精力学别的科目了。孙志岗心里明白,这是学生对自己反抄袭行动的变相投诉。“学生当然会对反抄袭的课特别重视,而忽视那些好混的课。但是,假如我的课也不反抄袭,那么学生也不会拿时间去学别的课的。”基础学部听了孙志岗的解释后,没有做任何表态。

孙志岗反抄袭大张旗鼓,自然引起很多非议。有人说,孙志岗这是在“整”学生;更有人给时任院长徐晓飞发邮件,控诉孙志岗作业的苛刻;更有甚者,他们表示这个专业的作业这么严,简直没法学了,他们表示要放弃。压力如此之大,阻力如此之多,徐晓飞院长暗暗地为孙志岗扛了。他一直支持孙志岗所做的一切。多年之后的一天,孙志岗在食堂吃饭与院长闲聊,突然才得知自己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徐院长多么大的支持。“反抄袭这件事的确引起过各种风波,但我基本没遇到任何来自于学校和同事的阻力。尽管有人表示自己不会去反抄袭,但仍然支持我,并给我很多建议”,孙志岗说。

在哈工大,因为作业指导、批改的工作量很大,主讲教师还会聘用高年级学生做助教。在招聘助教时,孙志岗的聘人条件之一是“痛恨世间的一切不公平”。尽管如此,他仍担心助教对抄袭者心慈手软,特意规定所有助教在进行作业面批时,只要遇到学生不能清晰地解释“自己”的代码,就必须将该同学的作业交给他本人来面批。“如果发现包庇抄袭的助教,我会对其处罚。”孙志岗下了“死令”。

如今,孙志岗的反抄袭渐被认同。在乐学网上,全校已有近20门课程在使用反抄袭功能。

“反抄”彷徨

自己一直坚持反抄袭,究竟有多大实质性意义?要说对这个问题没有仔细思考过,就连孙志岗自己都不会相信。

2008年,孙志岗和另一个老师共同给大三学生讲授操作系统,分到他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显得非常郁闷,因为再次遇到岗哥授课,心里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他们在大一时曾受尽反抄“折磨”。

随着课程的推进,孙志岗的心却逐渐走向冰冷,“对大学教育的失望甚至到了极点”。因为,这些学生抄袭依旧,被抓后有人会自认倒霉;分数被扣掉,有人认为是老师有病;有人不好好写作业,依然振振有词,同时也为拿到高分使用各种办法。

回想大一时,这些学生是阳光的,两眼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而如今,尽管遭遇过自己反抄袭的“锤炼”,但这些学生积习不改。在最后的那一堂课,孙志岗终于憋不住向学生们吐露衷肠了,他说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自己本想改变一门课、改变一个人,让这个人懂得什么是诚信、什么是美好的东西,希望他们不再不投机取巧、不再急功近利,“但我什么也没有改变,尽管我教了你们两门课,尽管我跟你们相处了两个学期,我希望我的话能唤醒你们的记忆,让你们回想起两年前的自己,并痛恨现在的自己”,孙志岗说的很动情,数次几欲落泪。

当年的期末评教,孙志岗做好了被打入地狱的准备,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学生们竟然给他打了很高的分。“这让我知道,有人说反抄袭会得罪学生,但未必如此,学生们的麻木只是表面的,他们真正内心的价值观依然是健康的,这成为我继续努力的主要精神支柱,”孙志岗说。

2009年10月,孙志岗得知,自己的副教授这次没评上。在先前的评定答辩会上,他详细阐述了自己从教生涯的三个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倡导反抄袭。过后细细想来,自己的这三个亮点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工大任何一名教师但凡用一下心就都能做到。但由于这些属于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因而没有人肯下死功夫去做。唯有自己把它当成了职业理想,像傻子一样在苦苦地追寻着。

这几年,孙志岗同样无时无刻不受到博士学业和教学工作两难选择的折磨。但他总觉得教学工作更有挑战和成就感,带来的快乐更多,所以总是用十分精力去营造课程。今天,孙志岗有些动摇: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如何给自己制造光鲜的简历、数据,而不是获得平民百姓的感谢与赞许?然而,这种想法刚在头脑中闪过,迅即就消失了。

“当初决定留校时,我给自己定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要‘报答’。自己在这里读了四年本科,更多的是心存感激,所以很想真正地做点儿能让哈工大更好的事情。我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本科教学的现状,至少,也要改变自己负责的课程,进而尽量影响周围的人,”孙志岗说。

七年“战果”

到今年9月,孙志岗推动反抄袭整整7年。这漫长的7年,自己究竟抓了多少人次的作业抄袭,从来没有做过统计;但从未见到下降势头,甚至会有上升趋势。为此,他有过孤独,有过迷茫,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结束后,孙志岗做了一个网上问卷,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参加。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反抄袭”的支持率位于10项活动的第二位,达到91.7%,超过其它活动10多个百分点。对于这个结果,孙志岗很意外,也很欣慰。令他欣慰的主要是,他认为自己是在拯救人。

“已经身在大二,但是一旦回忆起曾经那些为C疯狂的日子,我依旧喜欢,依旧欢喜,即便我的C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我开始理解什么是学习。有的人上一辈子学,都没有碰到一个较好的老师;而我很幸运,在大一就遇到一位岗哥。”这句话是个名叫huahang的学生于2006年12月23日在孙志岗博克上的留言。记者发现,网上类似的评论在孙志岗的教学生涯中就像涌起的潮水,随着学生的毕业离去、入学走来反复出现着。

有一年大四毕业季,软件学院的一名学生打电话给孙志岗,说要跟他合影。由于彼此不熟悉,孙志岗委婉地推了。没想到第二天,这个同学又打电话,他说“上完了您的《操作系统》课我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喜欢这个专业的。您的反抄袭让我逼不得已自己干,而且最后都能做出来,很有成就感,于是我就有了兴趣。老师,是您挽救了我的职业生涯。”

2010年年末课程几近结束,有一名被抓了抄袭且遭到严格惩罚的同学对孙志岗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一开始很恨你,恨你剥夺了我抄袭的权利。我认为在大学,抄袭是天经地义的。但在那以后,慢慢地,我不恨你了,反倒开始感激你;同时,我开始恨大学。因为我人生的第一次抄作业就是在这里发生,是这里让我认为抄袭是天经地义的。”这名学生的话,使得孙志岗不知如何对答,学生恨大学,过错真的在大学吗?

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

在哈工大校本部,有专任教师2000多人,其中不乏大师级名师。那么这些教师中,谁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2010年5月,哈工大教务部门综合最近三年的学生评教结果,选取排名前20位的教师为候选人进行“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评选。当孙志岗得知自己进入了“前20”,他有些小开心。他知道,自己的评教从未获得过A+,而得A的教师又是绝大多数,所以他始终以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普通,这个“普通级”要归罪于他bt的教学方法和对反抄袭的坚持。两个月后,经6458名学生网络加现场投票,哈工大10大“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评选结果揭晓,孙志岗顺利入选。在这胜出的10人当中,孙志岗占了两个之“最”:年龄最小(33岁),职称最低(讲师)。

当年11月,哈工大副校长周玉带队到计算机学院调研,时任院长徐晓飞向他介绍了乐学网和反抄袭的成功。周副校长当即要求教务处考虑在全校推广。后来孙志岗到教务处做了详细介绍。此时他才知道,校领导不仅知道全校学生作业抄袭的范围有多大,而且还能准确说出学生的心理,所以他们对反抄袭成功做法非常赞成。“你对抄袭的惩罚是不是有点太轻了?”“你今后能不能在试卷里也反抄袭,比如把那些出重复题的老师也揪出来?”领导的鼓励让孙志岗不再孤独,并有了些被认可的成就感。

随着反抄袭实践的不断深入,孙志岗也在思考如何把这种做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今年5月下旬,由哈工大校长助理徐晓飞带队,孙志岗在英国北安普敦大学参加了第七届中欧软件工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孙志岗发表的论文《用在线测评和反抄袭系统提升程序设计课程质量》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同,在会议论文集收录的来自中欧专家学者共计29篇论文中,孙志岗这篇论文被评为唯一的最佳论文。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孙志岗最近又获一个大奖——哈工大首届教学新秀奖。至此,他获得的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各级别荣誉达到了22项。

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7年,虽有很多成果,但孙志岗并不认为自己成功了。因为孙志岗经常遇到很多抄袭者起初拒不承认,那表情和语气,还真让人觉得他们是清白的。当铁的证据被摆出后,他们终归会承认,也会表达悔意,甚至痛哭流涕,但骨子里他们后悔的并不是抄袭,而是后悔在孙志岗的课抄袭。

孙志岗认为,作业抄袭是个世界级的顽疾,并非大陆高校独有。在国外高校,学校级别就会有各种措施应对,惩罚力度非常高,因抄袭被开除的不乏其人。有科研人员专门研究反抄袭技术。但其实,国外高校中的抄袭远不如我们严重,然而我们对此却几乎置若罔闻。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人,包括不少学生反对孙志岗的理由是“会抄袭、作弊的人才能在社会上获得成功”。说心里话,孙志岗不得不赞同这个观点,但他认为社会不会永远如此,“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我反抄袭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逼一些学生亲自动手做专业实践,过程中增加对专业的了解。如果因了解而生兴趣,那是我的荣幸;如果因了解而更厌恶,那也算我帮他明确了未来。至于培养“诚信”,我并不指望。社会会告诉学生们,孙老师不是一个活在现实的人。但我还是想继续坚持。只要某位少年在行将对世界失望的一瞬间,能发现我还在战斗,从而不那么快地堕落,就值了。”

“高校本应是社会的引领者,但在现行制度体系下,它只能是官僚的附庸,社会的附属。从社会对潜规则的态度,便可推知高校会怎样面对‘抄袭’潜规则。所以社会不变,高校就不会变,这场战争势必是一场持久战。”

一个大学青年教师和他的反抄袭战争(第二篇)(全文)” 中有 10 条评论

  1. 2006年秋上了C语言课后的后遗症是:大学4年里,凡是写代码的作业都不敢抄,也不敢给别人抄,牛人给他人代写作业的除外(爆料:C语言课曾经有人一个人写了6份作业,没有雷同)。

  2. “会抄袭、作弊的人才能在社会上获得成功”。。。这话是说腾讯么?话说真的这样子么?

    最后一句太和谐了。。。

  3. 能遇到这样的老师绝对是学生的幸运。孙老师,您的学生有没有今年毕业又愿意到北京工作的啊?我们是北京一家做自动化的公司,很愿意招您的学生。如可能请联系我:qqllpku@163.com

  4. 孙老师,现在很多学校借鉴、采用了您的反作弊制度,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计算机系学生的学术规范了,感谢您!

回复 数字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