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6年03月

VR/AR/AI 之于教育

VR/AR 带来的是什么?

信息产业发生过几次革命:

  1. 计算机的出现,提供了运算能力
  2. PC 的出现,将运算能力部署到每个桌面
  3. Internet 的出现,将运算能力连接,使运算结果影响的范围扩大
  4.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运算能力随身携带,且时时互联
  5. 物联网还未形成,但其让运算能力无处不在,会是下一场革命

所以,把运算能力作用的范围延伸,才是基础革命。VR/AR 都不具备此能力。它们交互能力的极大提升。大概可以类比为彩色电视、3D 电影、触摸屏幕的出现,是一次产业升级乃至重新洗牌的机会,但并不是根本性的变革。

VR 的核心意义,是在两大问题的解决上,提供了比以往更好的体验:

  1. 突破空间限制 比如:参加赛事,远程会议,参观博物馆
  2. 突破资源/能力的限制 比如:飞机驾驶,模拟手术,模拟战争,星际旅行,赛事回放

AR 可以看做 VR 和现实的叠加,因此它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但是,现实不一定是主角。所以,它提供两种应用场景:

  1. 在现实构造虚拟 现实为背景,VR 为主体。比如:虚拟布置房间,寻宝游戏
  2. 与现实的另类交互 现实为主体,VR 为辅助。比如:虚拟操作界面,增强信息展示

AR 的第一种场景,本质来说还是 VR。所以综合来说,VR/AR 三大核心意义:

  1. 突破空间限制
  2. 突破资源/能力限制
  3. 与现实的另类交互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对教育的影响。

VR/AR 能影响哪些教育场景?

突破空间限制

  1. 虚拟教室 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远程就像在教室一样。甚至整个教室都是虚拟的。但这只是对物理教室的模拟,不会突破传统教室的教学效果。虽然教室容量可以无限扩展,但教学效果会更差。可以算作是更自然的在线直播课,这是进步。某种程度下翻转课堂的线下部分,也可以线上进行了。
  2. 虚拟观察 参观虚拟博物馆,看仿真的展品,进入虚拟的历史事件现场,到达虚拟的地理位置。可以比图文提供更全面的感官刺激,形成更好的记忆。但只能比视频提供更自由的视角,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不会很大。

突破资源/能力限制

  1. 模拟操作 模拟驾驶汽车、飞机、飞船、挖掘机,模拟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模拟把玩各种奇珍异兽。以前只能语言描述的,或者视频展示的,现在都可以“亲自”操作,就算做错了,也不会对生命财产有威胁。VR 模拟比单纯的计算机模拟更直观,与接下来的实操更接近,应该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构造超现实世界 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是教育的内核。把头脑中抽象的概念,通过 VR 变成可以直观体验、操作的虚拟实体,甚至是虚拟社会。如果 VR 化的过程能简单、快速,甚至傻瓜化,那会对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无数“不切实际的幻想”都可以被快速检验。想象的成本,下降。

与现实的另类交互

  1. 虚拟助手 当学生做实操时,通过 AR 提供一些即时即地即景的帮助、提示、说明、演示,能学得更快。

侧面效果

上面的分析都是从教学内容呈现角度出发,因为更直观,减少了头脑中“脑补”的过程,所以学习起来会轻松一些。但此外,VR/AR 的交互方式,可能也会对学习者的兴趣、专注度等产生正向影响。这类侧面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成本划算吗?

其实 VR/AR 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硬件上。软件技术大多是早就有的。像虚拟物理、化学实验,早就可以做,但并未形成气候。我想主要问题,应该是提升的教学效果不及付出的成本。这可是纯软件成本啊。

结论:VR/AR 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非革命性的。在教育领域大展身手,还需要等待软硬件成本的大幅下降。

AI 呢?

AI 可以构造出绝对博学的“人”,相当于把所有古代先贤和当代大贤集于一身,但表现出的却是一只“懂你”的机器猫。从小与此相伴成长,绝对是古往今来第一名师。

那么问题来了:

已有这样的 AI,那还需要学习吗?学习目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