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来自何处?

受庞东贺老师邀请,和09CS的同学一起座谈《怎么提高对专业的兴趣》。这是庞老师指定的题目,而我一向是不守规矩的,所以……

首先我越俎代庖地起草了一封邀请信:

亲爱的同学,您好

您知不知道工大最Best的老师是谁?估计你不知道。那你知不知道工大最BTest的老师是谁?他就是我们学院的孙志岗老师。这个封号是往届学生给他的,并且有些人因为他的BT,而认为他就是Best。想不想当面领教一下什么是“工大BTest”呢?

x月x日星期x,x点x分,我邀请这位BTest大师和大家一起座谈《怎么提高对专业的兴趣》。不过,他说希望座谈会结束后,“要让本来没有兴趣的,变得有兴趣;也要让本来有兴趣的,变得没有兴趣”。哦,天啊,这种BT的话也就他说得出口。快到http://cms.hit.edu.cn/xxxxxxx领票,去让他的愿望破灭吧!

注:座谈地点将根据领票人数而定

然后我特意嘱托庞老师,无论如何不要用任何带有压力的手段让学生来参加这个活动。我希望来的都是有兴趣的,哪怕人很少也没关系。

最后有56人投票表示参加。实际到场的也差不多。

下面是我列的提纲和准备的素材。

统计有多少同学是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

统计有多少同学对专业有兴趣,多少无兴趣,多少不举手。

先扯远,人活着的为了什么?

很多伟大理想都可以归入集体主义。但集体主义在很多时候是个别人自私的体现。比如导员会强调集体主义,是因为集体好了,他是最大受益人;政府会强调集体主义,因为政府本身就是集体的代表,最受益的就是当政者。

人活着,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快乐。

当每个人都快乐了,集体才是快乐的,而且是健康的快乐,不是少数人快乐,多数人以为自己快乐。

当不强迫大家去参加没兴趣的活动,那么活动的组织者就会竭尽全力提升活动的质量(比如我的那封邀请信),大家就会自愿去参加,导员工作也就好做,不会再在背后挨骂名。

快乐的源泉是什么?

为什么玩游戏时会快乐?为什么玩游戏时会有沮丧、愤怒、悲伤、痛苦,甚至恸哭,但还会继续玩?

游戏都是在极力满足人心里对快乐的需求。有浅层的需求,比如或漂亮或刺激的画面;也有深层的需求,比如成就感。

成就感是快乐最大的源泉。

“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整个白天都是开心的;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爱人,整个晚上都是快乐的”

想知道是否真喜欢的一个人,就和他/她约会,持续接触,看是否有持续的快乐。

想知道对一件事是否有兴趣,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融入其中,看能否找到持续的成就感。

赚钱是成就;升职是成就;轻松自在是成就;有益他人是成就;有益集体是成就……

你们现在所有“有兴趣”或“无兴趣”的感受都是假的,因为你们并不真正了解这个专业。

某同学,因为对装机器和折腾各种软件有兴趣而来到HITCS,但学习苦不堪言,竭尽旁门左道之能事,最后勉勉强强好像还是没毕业。但过程中锻炼了极佳的与人相处、管理等能力,很多年前就是一个影响力挺大的IT公司的高管了。

哈工大面见比尔盖茨第一人赵世奇,他说过自己本科阶段很痛苦,因为不喜欢编程,读博以后才发现做科研的乐趣,发paper的成就感,于是有了一番成绩。

我正相反,本科阶段很快乐,因为太喜欢编程了,读博以后才发现为paper而活的日子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我写的程序能被很多人使用,甚至希望它能改变世界,所以义务建设乐学网。

一个叫hands的平凡人去世,死于肌肉萎缩症。人生最后几天,他用脚编程,给开源软件gnome修复了一个bug。

寻找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快乐,不要介意别人的看法,也不要盲从别人的意见。

人生而平等,高低贵贱代表不了人格。

陈丹青先生第一次去美国,大吃了一惊:街上的年轻男女,人人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

美国人热爱自己的职业,没人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卑贱的,流浪汉也自得其乐并被人尊敬。

他们会正视失败,没有人因为失败而被瞧不起。

抓科、退学稀松平常,抄袭才可耻。

别信父母的话,他们尽管完全出于好意,但他们的认识已经不能代表现在,更代表不了未来。

别信师长的话,他们和你们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做自己,敢说不,也敢支持别人不同的选择。

“翘课,如果必要的话”,香港大学校长在新生入学仪式上的讲话。

用心体会、了解这个专业,或者其它你觉得有兴趣或无兴趣的事,寻找其中能让自己持续快乐的因素,然后确立职业目标。

就喜欢玩游戏,那做个职业玩家也未为不可。体育竞赛也是game,刘翔就是一个职业玩家。

别把自己困在课堂里。学习是学生主业,但真正的学习绝不是只学课堂的东西。

做满100道acm简单题,才可能知道是否喜欢编程;再做100道acm算法题,才可能知道是否喜欢算法问题;做一个目标是“有人用”的小软件,并推广之,才可能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软件开发;加入一个实验室项目,才可能知道自己是否喜欢科研。

为什么不会做?因为没做过。为什么没做过?因为不会做。

这次座谈是否成功,得看两个结果:一,你们是否觉得没白来;二,庞老师以后是否还敢再找我来。

以上观点我也不是都赞同,但我们必须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激辩不同的观点,才能真正进步。

兴趣来自何处?” 中有 6 条评论

  1. 哎,就是你把我给撵走了,其实我是非常想听听的!同学们反应非常好~我“还敢”而且非常乐意再请孙老师和更多的同学进行交流!
    “为什么不会做?因为没做过。为什么没做过?因为不会做。”经典!

  2. 我们班同学都跟我说你太special了,他们感触很深,sunner你在09级已经成为大家仰慕已久的朋友了,期待下学期的O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