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学到的几件事

入职网易杭州研究院教育产品部快四个月了。一知半解地体会了很多东西,有能说的,也有不能说的。挑能说的,自我感觉靠谱的,说上几句,希望列位职场老手们指点一下我这个“应届大学生”。

第一件事就是“必须慎重说话”。慎重说话谁都懂,但我还加了个“必须”。

我在工大混的路子,是“必须慎重说话”的。思路很简单:我说的都是真心话、实话,句句都是往“理”上说,既不是为了私利,也不想为害他人,更何况说错了我敢承认、肯道歉,那还有啥必要绕弯说话甚至噤声呢?所以十年来都是这样过的,虽然年年有人劝我慎言,我却年年言论更开。结果是,十年来同事中未曾有过一个敌人,美名口碑倒还积攒了一些,以至于我引以为傲,甚至狂妄地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像我那样做。很多人说我是运气好才有这样的结果,换个环境就会一败涂地了。彼时我还不太信,认为那是因为该环境中的人没看透。现在我信了。在工大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两点:

  1. 无欲无求。几乎没和任何人产生过利益冲突,好事儿主动谦让,坏事儿主动承担,不想升职,不愿当官。做为一个基层员工,这样几乎不可能有敌人
  2. 自给自足。除了领导分配的些微工作,剩下的都是自娱自乐。做好了满足下虚荣心,做不好也碍不到别人。带几个学生干干,他们求的也就是一份经历,无甚纠结
  3. 有恃无恐。高校铁饭碗,旱涝保收,生活无忧,谁也整不着我

其实这里最重要的是第三条,有它做基础,才会有1和2。会有企业提供第三条吗?不会的,所以1和2在企业也做不到(也许到了一定层次能做到?),那么也就可以推论,在企业里,如果不慎重说话,结果很难是好的。

第二件事是“沟通技巧非常重要”。这其实是第一条的自然延伸。慎重说话,包含两层,先要分清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而该说的,要用很好的沟通技巧来表达。如果沟通得不好,还不如不说。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沟通技巧好,有些不该说的话也就可以说出来了,并能起到好效果。《浪潮之巅》和《数学之美》的@出版人周筠 在知乎讨论如何同不喜欢的人相处时,说到她花了三四万元读MBA只学到了一句话:“一切都可以沟通”。真是金玉良句,带着这样的信念,再配上沟通技巧,还会有搞不定的事情吗?

哈工大以“工程师的摇篮”传名,培养出的学生实打实干活的能力很强,并由此派生出了实打实的沟通习惯,我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并一度以此为荣。但最近常常因此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周围同事来自浙大的居多,我发现他们中很多人在沟通上就很厉害,虽不是巧舌如簧,但听起来就是舒服,常常能逐渐化解分歧,稳步推进工作。我一直在细心观察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技巧挺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他们先想人,再想事。这不是“对人不对事”的意思,而是说,先去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然后用对方可接受的语言沟通事情。而我,一向是无论对谁,话都一样地说,反正道理都是相同的吗,结果就杯具了。最近在读《关键对话》,也印证了这一点。

这就自然引出了第三件事,“要能洞悉人性”。子曰“因材施教”,但我一直没践行过,而是按照培养目标,想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工程师。也确实学生太多,真没精力逐个了解。这使我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就是“以己度人”,总认为别人和自己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是一样的。在职场中如果还这样,会死得很惨。

上周六参加了一个《时间管理——成就卓越人生》的培训,讲师李冲带着40个听众一起做了个活动,挖掘出各自的三个核心价值观(顺便说一下,我的核心价值观从高到低是自由创造成就)。结果真是形态各异,能有一个价值观重叠的人已算缘分,两个重叠的凤毛麟角,三个都重叠没听说。然后讲师现场演示了一些从对方价值观出发来说服对方的例子,给我很大启发。但不是每个人都把价值观写在脸上的,所以必须靠观察来洞悉人性,判断出对方的价值观,从对方的角度开始沟通,才能无往不利。

第四件事是“规划优先于执行”,而且越早规划越好。上周五参加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满场就讲了一件事,要给自己和下属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带着远景目标开展工作。甚至公司都画好了图谱,每个人可以按图找自己的位置。最开始我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个人习惯是随性做事,把每件事都尽力做到最好,它们的结果会累积迭代,逐渐形成业绩,那么升职加薪就自然而然地相继到来,完全不用苛求。这样做事的日子很快乐,虽然有时因为方向分散,导致成果不能形成合力,但也算经过很多人不曾经过的风景,多见识一些东西。经历就是财富,只不过要有耐心等待变现的那一天。在企业里这样随性,能否成功呢?我不知道,也许有机会。但走主流路线肯定是机会最大的。比如说,上司会更希望下属是有长远目标的,这样才好管理,才容易画饼。散仙的仙气再大,也不好管啊。

由此引申到具体的事情上,也是要规划优先于执行的。我以往做事习惯都是简单想想,做着再说。这样虽然弯路不少,但弯路风景独好啊。而且经验累积,弯路会越走越少。最重要的是,这样很有探险的感觉,因为总会有没想到的突发情况,再靠随机应变处理,很有成就感。我这是用玩游戏的心情做事啊。但同样思路在企业就很糟糕,因为企业里讲究可控,哪怕效率会降低。先做好规划,就能让过程基本可控,也便于团队合作。

第五件事是从前四件悟出来的,是“敢于改变自己”。以前在学校和体制斗,其乐无穷。到了企业,一上来也想斗斗这里的体制,但发现完全不应该。倒不是企业的体制好,不该斗,而是企业的体制有其积极的合理性。为了整体效率,企业体制中会有一些不合理甚至腐朽的地方,但如果这些被改变了,很可能合理的那些就要坏掉了。所以,改变自己,适应企业的体制,才是合理的。当然,不能让自己变坏。如果一个企业的体制、文化是让你变坏,那么就该果断离开。

上面这五件事只是我学到的目标方向,还未学到该如何做到。任重道远啊,急需充电读书,及各方朋友支援则个!

在职场学到的几件事” 中有 15 条评论

  1. 孙老师,虽然在工大学的不是计算机,但是拜读过您的很多文章,听过过您的一些事儿,感觉您真是一个有趣的人,不能当一回您的学生真是遗憾哇,马上就要毕业了,看到这些文章,真是受益匪浅

  2. 在今日哈工大看到老师的文章,“一切都可以沟通”这句话确实令我深思,突然觉得中国再法制,人情部分还是不会淡薄的,所以沟通很重要,而且突然觉得身边的同学,这方面还真是有点欠缺

  3. 我来清华的时候应该和老师去企业的时候差不多。我在这几个月得到的最宝贵的经验是——做研究要求实,发论文毕业是要做,但那不是研究的初衷;如果一切都向成果看齐,那样的研究不可能成长;我希望接下来的四年我能做一些实在的研究,实实在在的做研究,真正是前人所未及的,真正是泽被后世的;不浮躁、不急切,安心下来弄清楚这一切的脉络。我觉得,从过去到现在,上课说话最多的除了老师,就是我了= =!虽然经常口出诳语;但大部分时间我说话都是避免冲突的,我不知道在企业这样的我会怎样,但我发现这样避免冲突的说话在学术上是不适合的。很多的事实是在大家讨论中产生的,我只是固执自己的看法,然后避免冲突的说话;试图回避矛盾和大家的分歧,这可能会让我失去明白很多事情的机会。。。= =!哈哈,毕竟工业和研究是不同的,我以后估计也要走研究的路。反正在这剩下的4年里,希望自己能有所建树吧,之后的事情还有4年呢。。。哈哈

  4. 规划优先于执行,觉得这点和下面的解释不那么match, 解释中的“随行”,“散仙”,“经历”这些都是在增加企业成本的,所以不是企业选择的方向。个人感觉,呵呵!

  5. 孙老师,很惊讶您居然就在我对面的大楼里上班。2002年,我大三时报名了计算机辅修,有幸上了您的Java课并受益至今。做为一个勉强及格的学生,考试时不认识“lottery”的傻孩子,今天俨然是靠着Java混饭吃,感谢您。有太多人称赞过您了吧,所以溢美感激之言不再赘述,今天只是来冒个泡而已。有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感觉?呵呵。

  6. 我自己离校以后也感觉到懂得怎么讲话(具体到科研里面包括meeting,paper的写作,presentation,合作时候怎么沟通交流)会占有特别大的优势。美国人很多在这方面本科时候已经训练的很好了,而我在工大不仅没有被训练过,还因为宅着的时候比较多,表达能力退化了很多。而这方面能力的缺乏,很多时候会很吃亏。

  7. 虽然不能有幸成为sunner的弟子,但是操作系统是看着您的录像过来的,嘿嘿,看到您的改变鸟

  8. 孙老师,您好。我上过您的C语言课程,作为计算机的启蒙语言当初受益匪浅。看您最近的照片,有些发福了,呵呵。

    您说的很对,其实从学校出来以后,很多习以为常的“规则”就不适用了,需要重新学习。很多刚毕业的孩子适应不了,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草莓”一族,而且越是好学校出来的学习好的越严重。我当初以为自己“混”功还是不错的,但是来到社会以后接连出现了几次危机。后来痛定思痛,反思了好一阵子,读了很多书,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改变了很多。现在虽说不能处处游刃有余,但是自保还是可以的。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精神分析”和“沟通技巧”真是太重要了,每个学校都应该开设相关课程而且要重点讲解,你们现在做的网络教育应该关注一下。

    祝好!
    您的学生

回复 bin3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